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國家在對外經濟關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體平衡。我們要堅持國家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結余的方針,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當前國際分工深入發展、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對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具有積極作用。
以上宏觀調控四大目標,必須統籌考慮,不能顧此失彼。在不同時期,宏觀調控的重點會有所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和力度。
4.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1)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對這一手段可從其外延和作用上來理解:①從外延上看,屬于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的有:價格政策、扶貧政策等。經濟手段特別是經濟政策的具體內容非常廣泛,如財政政策(財政收入和支出);貨幣政策(貨幣的發行和回籠、利率政策、信貸方向等);匯率手段;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等。經濟計劃如: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的方針、計劃;生產力布局調整等。②從作用上看,通過經濟手段的實施,可以控制某些重要經濟物資的價格的上漲,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計劃,通過對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制約和引導,可以對經濟發展起重要的調控作用,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對于這一手段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①從地位上看,法律手段是實行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由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所決定的。主要表現為立法和司法機構運用法律規范市場秩序。②從作用上看,運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利,調整社會經濟關系,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
(3)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對于這一手段理解為:①是國家直接干預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維護市場主體的利益,打擊或制止違法行為。如打假、清查非法網站、打擊黃、賭、毒等。
②其特點是: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點。但行政手段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這也正是與以往計劃經濟條件下計劃行政手段的不同),也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地運用,否則,將不利于市場作用的發揮,甚至產生消極的后果。
③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的不同:第一,實施的依據不同。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經濟計劃來實施的。而行政手段是國家憑借政權的力量,采取強制措施來實施。第二,實施的特點不同。經濟手段的調節具有間接性,它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經濟手段有利于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而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點。行政手段不能濫用,否則不利于市場作用的發揮,甚至產生消極的后果。
總之,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各有所長,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宏觀調控手段的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5.國家的宏觀調控并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它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不同在于效果上的差別,而不是有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