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注重精神消費主要是針對家庭消費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文化消費這種不平衡、不協調的消費現象,指出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必須協調發展,不可一輕一重。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只注重物質消費,家庭收入多了,餐餐雞鴨魚肉,上館子,吃西餐,但家里沒有一個書架,沒有一本書、一份報,結果人吃肥了,卻變傻了,整體素質反而差了。所以,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物質消費的同時,還要注重精神消費。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家庭消費中精神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重要。
第三,改變落后的生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科學消費是正確的消費觀念的重要內容。在現實生活中,落后、愚昧、無知、不文明、不衛生的消費習慣仍然大量存在,諸如吸煙、酗酒、賭博、吸毒、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修墳墓、造廟宇、看風水、算命占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偏飲偏食等消費現象,既有害于身體健康,又浪費錢財,還破壞社會風氣,有損人的道德修養。
為適應現代文明的發展,必須徹底改變愚昧、無知、不文明、不衛生的消費習慣,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必須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正確消費觀的歸納和總結,也是正確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所在。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人民的傳家寶。困難靠艱苦奮斗去克服,勝利靠艱苦奮斗去爭取,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要靠艱苦奮斗去創造。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國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從國情看,我們還處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經濟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從個人道德修養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是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時期,奢華的消費習慣,容易養成好吃懶做、貪圖享受的壞習慣。玩物喪志,過分優越的生活會使人缺乏進取心,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相反,艱苦奮斗可以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有利于合理利用資源,減少消耗。即使在一些發達國家中,節儉也被視為一種尊重勞動成果、愛惜資源的美德。
(二)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
1.生產和消費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環節,是密切聯系、相互影響的。
(1)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
第一,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家庭消費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種類、數量、質量,都是通過生產創造出來的。
第二,生產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消費水平隨生產的發展而提高,消費方式隨生產的發展而改變。
第三,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消費趕“時髦”,消費“一步到位”,雖然不為社會所認可,但它反映了消費的動力是由生產帶來的,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沒有生產的發展,也就沒有消費趕著“到位”的情況。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第一,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真正完成。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
第二,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如現在的節日長假旅游、教育消費等熱點的出現,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