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2.正確處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既要看到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反對不顧當前生產的實際能力,搞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又要看到消費對生產的巨大反作用,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
3.如何刺激和引導居民消費需求擴大,以加速經濟增長:
(1)轉變思想觀念,以新的思維方式對待消費行為。廣大消費者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有效地合理消費,不斷地調整消費結構,實現消費需求的擴大。
(2)雙向調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一方面,對高收入者實行累進所得稅,嚴格界定收入界限,打擊偷稅漏稅行為。另一方面,設立低收入者救濟金,以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縮小消費差距,提高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
(3)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消費結構的升級。今后應把“住、行”作為城鎮居民的消費熱點,以汽車、住房、旅游等產業作為培育對象,加快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
(4)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消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人們對新的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障制度尚存疑慮,有錢不敢花,存入銀行以增加自我保險能力,從而增大了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預期。
(5)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培植農村居民新的消費熱點。
(6)建立信用消費制度,促進個人信用的發展。開展消費信貸,已成為刺激消費需求和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正確選擇。
(7)拓展再就業渠道,增強消費能力。
(三)信用消費和超前消費
信用消費就是得到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后,不立即付錢而是承諾將來付錢的做法,也就是“先買貨、后付錢”的一種消費方法。信用消費與超前消費在消費支出上都具有超越現階段支付能力的特點,但二者在消費動機、消費內容、消費原則以及消費后果上又是不同的。
信用消費 超前消費
消費動機 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要求。 把追求享樂、滿足虛榮作為消費的唯一理念。
消費內容 購買的消費品是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所購買的往往是與生存發展需要關系不太緊密的高檔品、奢移品。
消費原則 講求實際和量入為出,講消費的可行性,既著眼于當前,又照顧未來,做到了二者和諧統一。 違背客觀實際,只顧眼前,不管今后,割裂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信用消費 超前消費
消費后果 可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可以減輕企業負擔與壓力,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消費結構的改善,切實解決人民生活中的困難,保證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有效促進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于追求一步到位,嚴重脫離實際,必然助長奢侈、浪費、攀比之風,敗壞社會風氣,使人們丟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經濟上還會造成虛假社會需求,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消費心理
對各種消費心理的分析
(1)從眾心理。表現為“人有我有”。從眾往往引發流行趨勢,商家往往利用消費者追隨偶像、追趕潮流的心理來推銷商品。從眾并非一概不對,要作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2)求異心理。表現為“標新立異”。求異心理意在展示個性,可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發展,但展示個性要考慮社會認可,否則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