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國家機構
國家機構是由特定的職位和人員組成的統一整體,它的設置和運行都遵循特定的組織原則和組織程序,要求國家機關各部門彼此互相配合。
③國家機構具有強制性。(板書)
它有權制定、頒布、執行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法令并以國家暴力機關為后盾,確保統治階級貫徹實施自己的各項意圖。
請同學們舉例來說明。
(可以舉國務院提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長江三峽工程與國民經濟十五規劃的事例來說明。)
課堂小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把國務院原有的40個部委減到29個,并力爭經過3年左右時間,完成地方政府機構的改革。
分析如下:政府機構改革是為了更好地行使國家職能,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應轉變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府職能轉變了,作為國家職能的物質載體--國家機構也隨之發生變化。國家為了保證其職能實施,必須設置與其職能相適應的各種國家機關;由于各國具體國情不同,國家機構具體設置也會有所不同;國家機構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變化發展的。
探究活動
活動設計1:區分法治與人治:
目標:通過作一份關于法治與人治的材料調查,使學生學會從網絡及其他途徑查找材料,加深對人治產生的社會根源的了解。
步驟一:擬題,制定計劃,尋求教師的理論支持
步驟二:學生回家自己獨立完成,或讓父母協助完成,可以通過網絡或者上圖書館進行查找,查找之后進行獨立的分析。
步驟三:在課堂上宣布自己查找的結果,并進行全體交流,討論。
步驟四:找出我國當前人治的案例和危害。
教學資源:家長、計算機網絡、朋友、圖書館、報刊(以南方周末為主)
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查找資料,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學會研究問題。完成研究性學習的準備工作,通過比較學會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善教師的備課資料,尋找新的教學方法,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要求:完成表格:
提示:
劃分二者的最根本標志是在法律與個人的意志發生沖突時,是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意志還是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
法制與法治的最主要區別在于:法制一般指靜態意義上的法律制度,簡稱法律制度。而法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立法、執法等諸多環節。
活動設計2:關于世界各國元首文化調查
目標:通過作一份關于世界元首文化的的材料調查,使學生查找信息,加深對世界政治文化現象的了解和興趣。
步驟一:擬題,制定計劃,尋求教師的理論支持
步驟二:學生回家自己獨立完成,或讓父母協助完成,可以通過網絡或者上圖書館進行查找,查找之后進行獨立的分析。
步驟三:在課堂上宣布自己查找的結果,并進行全體交流,討論。
教學資源:家長、計算機網絡、朋友、圖書館、
要求1:完成圖表:
要求2:完成小論文《世界元首文化面面觀》
提示:國家元首分為單一制的國家元首和集體的國家元首。由一人獨任國家元首的,是單一元首制,也稱個體元首制;凡由兩人以上組成議會,由它的全體成員共同擔任國家元首職務和行使元首職權的,是集體元首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個體元首制,只有極少數國家實行集體元首制,中國、瑞士等國家實行集體元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