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XX年6月12日—18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在中央國家機關全面啟動以“建設節約型政府,做資源節約表率”為主題的“節能宣傳周”活動。據此回答13—14題。
13.我國國家機關帶頭節約 ( )
①能夠促進居民消費方式的轉變 ②能夠節約財政開支 ③能夠減少資源的消耗,但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④能夠促進全社會節能意識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 )
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集約型發展道路 ②發揮宏觀調控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 ③放棄工業化道路,發展知識經濟 ④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XX年6月6日《工人日報》報道,如果世界綜合平均發展成本為1,則中國的綜合平均發展成本為1.25。這就意味著在世界平均發展水平下,用1美元可以辦完的事,在中國辦成要花費1.25美元。據此回答15—16題。
15.過高的發展成本 ( )
①反映了我國的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②不利于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③是由于我國的經濟規模過小造成的 ④說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6.降低我國的發展成本需要 ( )
a.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b.控制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c.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和管理 d.依靠科技,提高效率,優化經濟結構
我國制造業的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低產出”為特征的發展方式仍占領著中國制造業的主導地位,環境污染和資源匱乏是懸在中國制造業頭上的兩把利劍。據世界銀行估計,環境污染給中國帶來相當于3.5%—8%的gdp損失。據此回答17—18題。
17.上述材料表明,我國制造業 ( )
①經濟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 ②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③在國際競爭中缺乏比較優勢 ④必須放棄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經營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8.上述材料啟示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 )
a.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b.要把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惟一指標
c.要逐步降低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d.要加大對環境治理的財政投入
隨著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浙商投資西部的幅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目前有超過110萬浙江人在西部12個省市區投資經商,在西部地區投資超過1000億元。浙江在西部興辦的近7000家企業中,從事與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企業超過一半,投資總額達200多億元。據此回答19—2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