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三農”問題為什么會成為政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2)商務部在全國范圍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有什么經濟學意義?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c 3.c 4.b 5.d 6.a 7.c 8.b 9.d 10.c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a 19.a 20.d
二,非選擇題
21.(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存在著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和gdp的增加,而忽視社會全面進步的錯誤傾向。
(2)①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gdp的增加,從而忽視社會全面進步,是片面的、錯誤的。②推動社會全面發展,應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③如果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④總結教訓,我們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22.①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②防沙治沙能夠改善居民生存條件,在生態改善、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③防沙治沙,能夠提高沙化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減少西部地區貧困人口,縮小東西部經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23.(1)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2)①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傳統產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向知識經濟、循環經濟主導的經濟結構轉變。③積極推進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4.(1)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國民經濟全局。當前,我國農業基礎地位比較脆弱,城鄉收入差距在進一步拉大,這是制約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
(2)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20.(1)wtoi~p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是世界三大經濟組織之一。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市場準人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
(2)正確。wto最重要的原則是非歧視原則。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指一個締約方在通商、航海、關稅、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個締約方的優惠、特權,應當五條件地給予所有的締約方。國民待遇原則,指在民事權利方面,締約方保證另一方的公民、企業和船舶在本國境內享受與本國公民、企業、船舶同等的待遇。堅持上述原則是為了確保wto成員間公平交易。美加自由貿易協定第104條款造成了世貿組織內部成員之間貿易待遇的不公平,因而是背離非歧視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