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二)促進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
1、樹立科學發展觀
(1)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原因(片面發展經濟的后果):p103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理解:p103-104 以人為本(本質和核心),全面發展(四位一體建設),協調發展(堅持“五個統籌”) ,可持續發展
(3)提出和樹立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意義(p104):牢固樹立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
【例5】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 b )
①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 ②堅持以人為本
③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④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膝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據此回答。我國水法的上述規定體現了我國(d )
a.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b.堅持全面的發展觀
c.堅持協調的發展觀 d.堅持可持續發展觀
【例7】在中國經濟系統和循環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綠色經濟系統、綠色循環體系和循環經濟基本理論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我國各地區的綠色制度政策創新體系、綠色科技支撐體系、法律保障體系、綠色經濟激勵體系、綠色監督管理體系、綠色評價預測體系和人才技術綠色培訓體系的建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綠色經濟持續發展。(注:循環經濟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
(1)簡要說明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經濟學意義。
(2)有人認為:“衡量經濟建設成就的唯一指標是gdp的增長。”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有利于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走新型工業化之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2)此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為衡量建設成就和成績大小的唯一指標,往往會帶來一系列讓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2、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為什么要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原因或重要性)?p105—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于更好的發展。
(2)怎樣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具體措施)? p105 - 4個方面
①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