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9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積累和消費具有統一性和一致性,表現在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緊密聯系。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而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在社會主義社會,從根本上說,國民收入不論是用于積累還是消費,都是為全體人民謀利益的,因此二者的一致性體現得更為明顯。
(2)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關系的原則
首先,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積累和消費部分都應當有所增長。積累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而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也是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但是,一定時期的國民收入的總量是既定的,如果積累過多,會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反之,如果消費過多,生產發展沒有后勁,最終也不利于消費水平的提高。因此,
積累和消費不可偏廢其一,都要有所增長,但前提是國民收入要有所增加,而且二者的增長程度要受一定時期客觀經濟條件制約。積累的最低限是使生產規模有所擴大,積累的最高限是保證人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片面的高積累、低消費,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長遠,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消費,都是有害的。
其次,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在國民收入中,積累和消費兩部分的價值形式稱作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積累基金必須同社會增加的生產資料相一致,如果積累基金超過了生產資料的增長,會出現生產資料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甚至使企業所需的生產資料出現短缺。如果積累基金小于生產資料的增長,則會造成生產資料積壓,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減慢。
另外,消費基金也必須同全社會的消費資料相一致,如果消費基金超過消費資料的數量,就會出現消費品供不應求,物價上漲,社會不穩定,如果消費基金過少,又會造成消費品的積壓,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企業生產的擴大。
提示: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國民收入是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包括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部分,這兩大部分在國民收入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就是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
國民收入(100單位) 供求關系 影響
物質構成 生產資料(40) 價
值
形
式 積累基金 60 供不應求 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企業生產資料短缺
20 供過于求 生產資料積壓,減緩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消費資料(60) 消費基金 40 供過于求 消費品積壓,影響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企業生產的擴大
80 供不應求 物價上漲,影響經濟穩定、社會穩定
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與價值形式,如圖所示:
社會經濟的有序運行,要求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達到平衡,而且二者的內部結構必須合理。在上表中,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安排不符合內部結構合理的要求。其中積累基金應為40(單位),消費基金應為60(單位)。
最后,國民收入分配還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即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就是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社會經濟的發展考慮,國家必須有一定的積累。國家增加積累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企業作為生產經營的基本單位,也要有一定的積累,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自身積累,擴大生產規模,采用新技術,增強發展后勁,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分配中又必須充分考慮到勞動者的個人利益,使廣大人民群眾從經濟發展中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