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9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二)國民收入與財政收入
國民收入 財政收入
區
別 含義 在社會總產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余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示就是凈產值,稱作國民收入。 在國民收入總量中,一部分要歸國家占有,以便在全社會范圍內集中分配和使用,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
計算方式和來源 國民收入是在一定時期內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總和。 財政收入是通過預算的方式確定當年的收支,國家本身通常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它必須憑借自身擁有的政治權力,強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會產品,形成國家掌握的收入,已滿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國民收入 財政收入
相同點 (1)都屬于各部門勞動者創造的價值。
(2)都以利稅(主要通過稅收)來實現其收入。
(3)都是反映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重要經濟指數。
(三)正確認識“財政赤字”
1.財政赤字是指當年財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
2.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要具體分析,不能籠統地說有害還是無害。一般來說,出現赤字,意味著財政支出要靠借債來維持,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但在一定條件下,國家通過一定的財政赤字,對平衡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實現經濟增長,保持社會穩定等會有積極作用。
(四)財政收入幾種形式間的關系
稅 利 債 費
繳納主體 納稅人 國有企業 投資人
獲得方式 依法固定、強制、無償征收 按國家規定征收 國家財政通過借貸獲得 提供服務收費,罰沒款,損贈等
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 最主要的形式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其他特點 征收面廣,最穩定可靠 國有企業納稅后的利潤,按規定上繳國家的部分 需要按時償還 項目多,不穩定,具有很強的政策性。
●誤區警示
關于財政的幾點認識誤區:
誤區一 財政收入即積累,財政支出即消費。
解析:積累和消費是從國民收入的最終用途來劃分的。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因此,財政收入本身既談不上是積累,也談不上是消費。財政支出按其具體的用途,可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債務支出和其他支出。其中,既有屬于積累的部分,如經濟建設支出;也有屬于消費的部分,如科、教、文、衛事業支出等。
誤區二 國家財政是通過決算實現的。
解析:國家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的。預算是國家的基本財政計劃,是政府對財政收支的計劃安排,它是國家財政的主要環節;決算則是上一年度財政收支的實際情況,是預算執行的結果。
誤區三 財政收大于支是財政的理想狀態。
解析:(1)若當年的國家財政中,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并略有節余,這是財政的理想狀態。
(2)但財政不能年年有節余,節余過多,就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有效地運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利。
●真題再現
例題 近兩年,廣東省各級財政投入巨資進行禽流感防控,單是XX年省級財政投入就達8800萬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長。在全球禽流感疫情嚴重的形勢下,廣東省家禽養殖業已成功實現整整兩年沒有禽流感發生。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