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第一節第二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四課 分析矛盾 辨證思維
第一節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第二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a)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2.過程、能力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增強抽象思維能力、辯證理解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幫助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感悟哲學思維的魅力;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鮮明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有較深刻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故事、小品等
學生查閱:
師生合作: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媒體顯示】XX年、XX年、XX年三屆奧運吉祥物
提問:這三屆奧運吉祥物各有什么特色?三屆奧運吉祥物設計中蘊涵了哪些共同特點?奧運吉祥物的共同特點是怎么來的?
教師引導: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個具有特點的。我們既要研究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課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提問:有人說,“只要發展經濟就可以解決一切社會矛盾。”從哲學的角度看,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教師引導: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矛盾總是時時存在,處處存在。這說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從事物矛盾的存在看,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個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提問:為什么解決社會各種矛盾需要用不同的方式 ?
教師引導:這說明,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上的事物雖然都有矛盾,但是每一個事物的具體矛盾又各有各的特點,這里說的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1、含義: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2、表現:
(1)不同事物的矛盾個具有特殊性
學生展示:水果、蔬菜、文具、服裝等
(2)同一事物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學生討論:課本p101頁“操作平臺”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點。
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重要性: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構成這個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媒體顯示】阿凡提開染布店
阿凡提開了個染布店,很受老鄉們的歡迎,有一個巴伊見老百姓夸獎阿凡提染布染得好,很不高興,就故意刁難阿凡提,他挾了一匹布來找阿凡提“給我好好染一染,讓我看看你的本領。”阿凡提問他染什么顏色,巴伊說:“我要的顏色很普遍,不是紅的,不是藍的,不是黑的,不是白的,不是綠的,不是青的,不是黃的,不是紫的,也不是這些顏色的混合色。”阿凡提爽快地接過布說:“一定照你的意思染,保你滿意。”巴依見阿凡提上當,便問:“我哪一天來取?”阿凡提說:“你到那一天來取。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不是星期四,不是星期五,不是星期六,也不是星期天,到了那一天,請一定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