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第一節第二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提問:阿凡提為什么能斗敗巴依?
教師:阿凡提和巴伊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而斗智,阿凡提智高一籌,挫敗了巴伊。
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
【小品表演】水果癡
一個平時認為自己很聰明的人,生病后看醫生,醫生要他多吃水果。他兒子買了蘋果,他搖頭;買了梨,他也搖頭;買了西瓜,他還是搖頭;最后買了桔子,他卻非常生氣地說:“醫生讓我吃水果,你怎么去買蘋果、西瓜!”兒子回答說:“水果攤里就這幾樣水果,你讓我買什么水果呢?”醫生知道后,給病人寫了一張紙條:“世上水果多又多,但無抽象的水果;不識具體水果癡,哪能埋怨兒子錯!”
提問:這位父親能吃上他所想吃的既不是蘋果,也不是梨和香蕉等具體水果的水果嗎?為什么?那個要吃水果卻又不吃水果的父親犯了什么錯誤?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學生分析:蘋果(能吃的含水分較多的蘋果樹的果實)
梨(能吃的含水分較多的梨樹的果實)
香蕉(能吃的含水分較多的香蕉樹的果實)
學生結論:水果(能吃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的果實)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媒體顯示】白馬非馬
兩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叫公孫龍的思想家,牽著一匹馬出關,把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卻說:“我牽的是馬嗎?我牽的白馬,不是馬!白馬和馬是兩回事,規定只說馬不準出關,但并沒有說白馬不準出關呀!”經過一番舌戰,公孫龍還是牽著馬出關去了。
學生討論: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錯在哪里?
教師引導: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夸大了白馬的個性、特殊性,而否認了白馬作為馬的共性、普遍性,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共性)與特殊性(個性)二者的關系,因而便得出了如此荒謬的結論。
(2)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學生舉例:(略)
教師歸納: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區分是相對的,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當空間范圍、時間階段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以相互轉化,這是由客觀世界范圍的極其廣大和事物發展的無限性決定的。 比如,同化與異化的矛盾,在生物界來說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對于整個自然界來說,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了,因為自然界中還有非生物,它們的矛盾就不是同化與異化的矛盾了。
總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多種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而在每一種矛盾中,矛盾的雙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也有主次之分。
四、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
【學生介紹】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僅從首攻地點的選擇來說,就有我軍與錦州之敵、長春之敵、沈陽之敵的矛盾。在這些矛盾中能否攻克錦州是主要矛盾,國為這個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直接決定著遼沈戰役的勝利,也關系到全國戰局的發展。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主次矛盾的含義
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所包含的許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種矛盾處于支配的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著決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種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