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導學案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三維目標:
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重點:
1.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具準備:世界地形圖及教材各個圖片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比較分析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教學過程:
一、大牧場放牧業
1.特征: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具有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2.主要分布: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干旱、半干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于放牧業。美國、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 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
2.在分析圖3.15時,應重點把握該區域的海陸位置、地形、發達的鐵路運輸和便捷的海運條件等重要信息。
3、結合案例4完成活動題。
(對于活動的處理可以采取學生閱讀案例→學生分析→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進行。)
活動: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點撥: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廉,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2.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科技應用等方面有什么特點
點撥:經營方式:集約農業、生產規模大
商品化、專業化水平高;經濟效率高;重視科技應用,例如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劃區輪牧等。
3.我國內蒙古、xq等地區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點撥:我國內蒙古、xq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發展大牧場牧牛業
1)、有利的區位條件——
(1)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
(2)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為牧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讀圖要求:在世界地圖上,熟悉以上國家及地區、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發展過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業(粗放的自給游牧業)到歐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