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5.7 工業地域的形成 教學設計
補充材料2:見課文p26《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文。
對于上述工業地域的形成,不同特點的工業部門,不同的經濟地理位置和人文、自然條件,造成了種類和地理范圍各不相同的工業地域。下面,我們對比學習兩類性質不同的工業地域:
2.工業地域的分類(板書)
(1)發育程度較低的工業地域(板書)
在我國一些經濟較落后的地區(如偏僻縣城、鄉村),由于資金和技術條件限制,只有依賴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初步的加工工業,像面粉廠、制糖廠等,以及進一步以面粉或糖為原料而發展起來的加工工廠,如糕點廠、糖果廠等。這樣形成的工業地域(食品工業點)面積較小,發育程度低,因而當地工業發展的潛力也小,難以形成大的工業城市。因此,我們也就很少聽說有“糕點城”“糖果城”了。
(2)發育程度較高的工業地域(板書)
在經濟水平較高、工業地域規模較大的地區,其發展潛力就遠不一樣,如鋼鐵工業。鋼鐵工業的生產過程比較復雜(如課本圖5.31),需要有相互接近的工廠,不僅包括從事鋼鐵生產各道工序的工廠,如燒結廠、焦化廠、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還包括與鋼鐵生產有聯系的工廠,如氧氣廠、機修廠、發電廠、水泥廠等,總共可達20~30個工廠。這些工廠集聚,設備大,管線長,占地多。因此,這樣形成的工業地域(鋼鐵工業區)面積廣,發育程度高,發展潛力大。這類工業地域再加上為方便眾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務業和其他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由于工業地域的擴展而形成工業城市。例如,我國的鞍山(“鋼都”)、攀枝花、馬鞍山、包頭(“草原鋼城”)等鋼鐵工業城市的形成。除此之外,石油化工區、機械制造工業區等屬于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也往往擴展而形成工業城市。例如,我國的石油城大慶、克拉瑪依,汽車城十堰等。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可鼓勵學生多舉些例子,激活思維,加深印象,強化記憶。這樣,一些城市的“雅號”也就理解了。例如美國的“鋼都”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英國的“石油城”阿伯丁等等。
對于以上提到的發育較高的工業地域,由于它是圍繞某個大型工業企業而發展起來的,而在不同的時期,影響這個大型工業企業的區位因素也在發生變化,那么,這個工業地域的核心工廠區位就要發生變化,最終使得工業地域也要隨之變化。例如,鋼鐵工業區早期指向煤炭區位(英國的伯明翰、德國魯爾區);20世紀初因冶煉鋼鐵使用的焦煤量大幅度下降而指向鐵礦區位(我國的鞍山、馬鞍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技術的進步,巨型運礦船的出現,世界上很多鋼鐵工業區規劃建設在港口,既便于運輸原料,又接近消費市場(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蘭托、我國的寶鋼等)。
課堂活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工業地域按其發育程度劃分,各有哪些工業部門,其發展狀況如何,然后填寫表格:(表格中的內容可分組讓學生先自行填寫,然后,老師給予分析、講解,并將標準內容用投影儀依次展示出來,供同學們學習使用)
兩種工業地域的比較
工業部門
發展條件
區域特點
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區域
面粉廠、制糖廠、糕點廠、糖果廠
經濟較落后,受資金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只有依賴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初步的加工工業
面積較小,發育程度較低,工業發展勢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