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3.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提問:從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考慮,阿根廷為了發展大牧場放牧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
1.培育良種牛。潘帕斯最早的良種牛是歐洲人帶來的。后來,阿根廷人加強了對良種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阿根廷修通了潘帕斯草原的大鐵路。這樣。大牧場的肉牛可以很方便地運往首都,再裝船運往國外。
3.開辟水源。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機井,以保證牧草的生長以及提供牛群和人民的飲用水。
4.種植飼料。種植一些飼料作物或牧草,以補充放牧時天然牧草的不足。
[鞏固]
讀圖,按下列要求回答:
1.城市名稱:
a是 市,b是 港。
2.大洋和山脈:
c是 洋,d是 山脈。
3.潘帕斯草原發展大牧場牧牛業的優勢區位條件:
氣候 ,草類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很低;距離 較近,便于牛肉冷凍后外運出口。
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水稻的分布及所需的自然條件、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突出特點。還學習了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特點。通過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人們利用自然條件發展水稻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但是在此基礎上要獲得更大經濟效益,只有按照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才能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還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如生產資料、科學技術等,使水稻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不斷發展。
作業:
1.教材課后活動題。
2.列表對比影響水稻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
板書設計:
5.3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水稻種植業
(一)氣候條件
(二)水稻種植與人口的關系
(三)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
1.小農經營
2.單產高,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二、大牧場放牧業
1.土地
2.自然條件
3.國家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