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6.周王將商代貴族也分封為諸侯,主要目的是( )
a.保護貴族的世襲血統 b.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c.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控制 d.鞏固剛建立的西周政權
7.周公東征的主要原因是( )
a.擴張周人的勢力 b.管叔、蔡叔聯合武庚和東方諸侯作亂
c.滿足好大喜功的心理 d.抵御外侮。
8.西周受封諸侯對周王承擔的義務包括( )
①服從周王命令 ②按期向周王貢獻財物 ③向周王交納一定地租 ④隨從周王作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哪一史實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諸侯公然向分封制挑戰?( )
a.伊尹流放太甲 b.三監之亂 c.周公東征 d.楚王問鼎
10.宗法等級制的核心內容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長子繼承制 d.君主制
11.西周時期的王位世襲制與夏商時期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 )
a.民主推選 b.兄終弟及 c.嫡長子繼承 d.父死子繼
【綜合運用】
12.反映我國原始社會最終被奴隸制國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國語》中記載的“防風后至,禹殺而謬之”
b.《越絕書》中記載的“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c.《左傳》中記載的“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d.《禮記》中記載的“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13.孔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統治的時間都不長 b.夏、商、周三代的禮儀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無共同之處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襲的
14.公元前21世紀,中國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主要是
a.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 b.發展統一國家的需要
c.居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結果 d.私有制發展和階級對抗的結果
15.春秋時期,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軍事力量 b.周天子將權力下放到諸侯國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諸侯國幫助周天子鞏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