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
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中,下面的三個問題值得引起充分的重視:
1.在探究“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時,引導學生運用圖表法加強對主干知識的理解,形成本課的知識框架與結構如下表所示:
朝代 中央 地方
行政機構 職權 意義 行政機構 職權 意義
西漢
東漢
魏晉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北宋
元朝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在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在中央政權中,皇帝制度不斷加強,在君權與相權這對矛盾中,君權始終處于主導地位,而相權卻處在不斷被削弱的過程中;在中央與地方政權的關系中,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2.關于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問題,可選取某一特定歷史劇的場景圖示或影像片段請同學們辨析,歷史劇中皇帝和大臣議事的場景與歷史史實是否相符?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創設秦朝、唐朝、宋朝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秦始皇與“三公”坐著在議事,當意見相左時,大臣與皇帝據理力爭;唐太宗先分別召開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會議,各圍繞一個緊迫問題展開討論,爭論不休爭執不下,后設立政事堂,再召開三省會議;宋太祖坐著與站著的大臣們議事?傊o緊抓住皇權的加強這一中心,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皇權與相權間矛盾的演變趨勢。
3.引導學生探究自己的家鄉在元朝時屬于哪個行政區。一方面感受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地位,一方面理解元朝管理地方的措施對現今中國的影響:元朝的統一,進一步加強了各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為現今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初步基礎。元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它的許多措施對我國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從而引導學生辯證地把握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影響。
【鞏固總結】分封制、郡縣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較
相同點: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結果都在一定時期內產生了積極影響;對后世各朝都產生重大影響。
不同點:①時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縣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幾乎盛行于整個封建時代,行省制度確立并盛行于元朝。②和中央政府的關系不同。被分封的諸侯國相對獨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權力和地位可以世襲;郡縣制則是中央政府屬下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其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③在一定時期內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不同。分封制雖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一些積極作用,但長期以來的殘余勢力破壞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穩定;郡縣制和行省制度不僅在當時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而且經過后世的調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