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
軍事行動 北伐 西征 東征
目的 推翻清朝 鞏固天京 充實力量
領導 林鳳祥、李開芳 賴漢英、石達開 秦日綱、石達開
結果 失敗 敗湘軍,進江西
奪揚州,破兩大營
作用 牽制清軍 鞏固天京 達到全盛
這里需要強調三個問題:①定都天京之時,太平天國面臨的形勢,以及北伐、西征、東征的戰略目標。②北伐的失敗原因與北伐的戰略作用。③西征與東征取得重大勝利的意義。
二、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 天京變亂:
教師補充相應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會走上追求享樂、講究排場、劃定煩瑣等級之路?這樣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變亂分別會給太平天國和清朝政府帶來什么影響?
2、 重建核心:
新領導核心:陳玉成、李秀成主軍,洪仁軒主政太平天國新的領導核心形成。
3、積極防御:
著重指明下面幾點即可:再破江北大營和三河鎮大捷,使天京、安慶轉危為安;再破江南大營使天京根本解圍;進軍蘇南,給清朝的打擊十分沉重,特別是經濟方面的打擊最為沉重。在進攻上海的戰役中,太平天國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斗爭重任;安慶失守和陳玉成犧牲,是太平天國后期極為嚴重的挫折,太平天國防御中的攻勢結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三、《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1、《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綱領。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難點,可先指導學生閱讀文獻資料與相關的課文,掌握它的原則、方法、理想,領會它的基本思想。
(1) 內容:
⑴土地分配原則和方法
⑵產品分配原則和方法
⑶實施目的:大同社會
(2)評價:
⑴具有強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它以土地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
會建設農民理想社會的方案,前所未見。它繼承和發展歷代農民“均田”斗爭思想,第一次鮮明突出表達了農民要求擺脫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極大調動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積極性,是幾千來中國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⑵局限性:絕對平均分配的圣庫制度違背了小生產者的階級本性,損害農民生產積極性,具有空想性。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綱領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現實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礎上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2、《資政新篇》
(1) 內容:
《資政新篇》是洪仁玕為振興太平天國,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教和外交等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學習、掌握這些主要內容。
教師補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藝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見多奇,致生別事。唯許牧司等并教技藝之人人內,教導我民,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也。”
讓學生閱讀、思考、概括《資政新篇》提出哪些對外交往的重要主張。然后對學生的概括作簡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