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d.正確總結了失敗的客觀原因
[解] 本題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含義,對它作出正確評價。排除明顯錯誤的b、c兩項,a項干涉內政的表述不準確,正確答案是d項。
[答] d
[評] 本題是材料選擇題,主要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是依據材料信息進行分析解答。
【高考鏈接】
1、(遼寧大綜合)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是
a.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 b.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國實行的主要革命綱領 d.洋務運動的理論依據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資政新篇》內容的理解能力。
解題思路:《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允許貧富差別,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但在當時脫離了農民革命戰爭的實際。所以,a錯,太平天國實行的主要革命綱領是《天朝田畝制度》,因此c錯,d明顯錯誤。
規范解答: b
2、(xx年全國高考題)《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絕對平均主義性質,因為它規定
a.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b.通過圣庫制度平均分配所有農副產品
c.鰥寡孤獨廢疾者由國庫供養
d.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題意圖:本題旨在考查《天朝田畝制度》的局限性。
解 題思路: 《天朝田畝制度》是實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誰生產的產品,生產多少,都實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太平天國通過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規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爾海外英民,不遠千里而來歸順我朝,不僅天朝將士兵年踴躍歡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當亦嘉汝忠義也。茲特陣諭,準爾英酋帶爾人民自由出入,隨意進退,無論協助我天兵殲敵,或照常經營商業,悉聽其便。
──摘自1853年楊秀清等《諭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藝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見多奇,致生別事。唯許牧司等并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資政新篇》
回答:(1)據材料一,歸納楊秀清對外態度的要點(不得摘抄原文)
(2)據材料二,歸納洪仁玕對外態度的要點(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這兩種態度的共同處和不同處。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太平天國對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題思路:本題所選材料簡明,且材料二又直接來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處又有很強的提示性。因此,認真讀懂材料,稍加歸納對比即可。
規范解答:(1)以天朝上國地位自居,表示歡迎外人來訪,準許外人自由活動,希望他們幫助太平軍反清。
(2)承認西方國家長處,主張有限度開放;外人活動要有益于天國,不準毀謗天國。
(3)共同處:都體現了太平天國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與外邦交往的態度。
不同處: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較為實際且對外邦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