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太平天國運動教學案
——摘自《原道醒世訓》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雜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摘自《天朝田畝制度》材料三 “倘中邦人不自愛惜,自暴自棄,同鷸蚌相持,轉為漁人利。那是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國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材料四 “凡外邦人技藝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見多奇,致生別事,惟計牧司等并教技藝人入內,教導我民,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也。”
——摘自《資政新篇》回答:(1)上述四則材料的內在聯系和區別是什么?(2)對材料二中《天朝田畝制度》所述的觀點怎樣評價?(3)材料一、三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區別?(4)材料三、四共同闡述了幾種觀點?應如何評價《資政新篇》?參考答案(1)聯系:都是太平天國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文獻,體現了革命思想不斷升華的軌跡。區別;一、宣傳“拜上帝教”思想;二、《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階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三、《資政新篇》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2)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絕對平均分配產品的方案只是一種空想。(3)材料一認為天下可以“大同”勿存“私念”;材料三認為“中邦人”要自愛、自強拒外欺。因為太平天國在與外國列強打交道的過程發逐步認清了外國列強的面目。(4)一、“中邦人”要自愛拒“外邦欺”;二、允許與外國正常通商;三、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四、維護國家主權。《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后期的革命綱領,代表先進的中國人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19、在中國,連綿不斷的起義已存在了約有十年之久,現在已匯合成一個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義的社會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義帶有何種宗教的、朝代或民族的形式,這一次革命爆發的原因無疑是由于英國大炮把名為鴉片的那種麻醉劑強加于中國所引起的。在英國的槍炮面前,滿清王朝的聲威掃地已盡;以天朝為萬古不朽的迷信破滅了;與文明世界的那種野蠻而密不通風的隔絕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開了,從那時起,在加利福尼亞與澳洲的黃金吸引下,這種互相交往已迅速發展起來。……完全的隔絕曾經是保守舊中國的首要條件,那種隔絕狀態既已因英國的媒介而遂遭結束,則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分崩離析,這同小心謹慎地保藏在密土封的棺材內的木乃伊一旦與外界接觸必然要發生解體的情形一樣。——1853年馬克思《中國的和歐洲的革命》一文請回答:(1)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2)你同意作者對“這一次革命”爆發的原因的分析嗎?英國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是什么?(3)你怎樣理解馬克思對英國侵華戰爭所產生影響的分析?(4)你從馬克思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認識是什么?答案(1)太平天國運動。(2)同意。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必要條件是中國政治經濟落后,而英國因工業革迅速崛起,中國落后挨打。(3)馬克思的分析是正確而又深刻的。他認為英國的這場戰爭,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國”的迷夢,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狀況。馬克思認為這場戰爭是英國人強加給中國的,是侵略戰爭,但在客觀上引起了中國社會的變化,刺激了中國社會新的經濟形態和新的階級力量的產生。(4)認識: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在經濟上、政治上進取向上,落后就要挨打;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必須打破閉關鎖國狀態,主動地實行改革開放,學習和實行先進的經濟、政治制度。閉關鎖國就要落后,在世界上就沒有一席之地;③反封建侵略這兩大任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選做題】20、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下面是一些人對該電視劇的評論:雷強:云南工貿培訓學院院長,對中國近代史有濃厚興趣且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太平天國》一劇揭開了“天國”內幕,應當說,鴉片戰爭之后,在外敵入侵,清王朝高度腐敗,民族矛盾尖銳之時,洪秀全能以拜上帝教的形式發動農民起義,有上百萬人參與,席卷大半個中國,在當時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但也應當看到洪秀全的施政綱領及“德政”的反人類性。比如《太平天國》劇中所提到的分男營女營,夫妻不能同住,男女不準成婚等,起初是因軍事需要,但進入天京后仍如此堅持便是違反常理。太平天國推行平均主義、禁欲主義、宗教領先,以殘酷的刑罰如殺関、五馬分尸體等作為保證;禁止商品交易、貨幣流通,致使市場蕭條經濟停滯。另一方面軍隊卻在經營商行和當鋪,太平軍將領攬權納賄,發財致富。這些,必然對社會發展起禁錮作用,也成為導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重要原因。張春生(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該劇的創作意圖是好的,希望比較宏觀、全景式地表現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一次偉大農民起義,但是恰恰是想運用大手筆來表現,卻限制了藝術的發揮,表現之一是入出境人物限制在情節之中。該劇的情節設置與作者對農民起義的理解有很大關系。作者將農民起義失敗主要歸咎于太平天國領導層內部的矛盾紛爭上,而沒有更多地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及經濟發展的層面去探究,因此,該劇的情節也就主要圍繞著農民軍內部矛盾沖突來設置,過分強化了內部的爭斗,多少帶有一些主觀意識。……歸納上述專家或學者對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參考答案主要觀點:雷強:①洪秀全施政綱領及“德政”的反人類性;②太平天國推行平均主義、禁欲主義、宗教領先,以殘酷的刑罰作為保證;③禁止商品交易、貨幣流通,致使市場蕭條經濟停滯;④太平天國將領攬權納賄,發財致富。張春生:電視層將起義失敗的主要歸咎于太平天國領導層內部的矛盾紛爭上,比較片面;而要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及經濟發展的層面去探究。認識:兩位學者均能夠指出太平天國失敗原因的某些方面,特別是主觀方面。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也是根本原因,同時也要看到客觀原因,即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啟示:①農民階級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②中國近代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人民在進行反封建斗爭的同時,必須擔負起反侵略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