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
2、閱讀材料:
材料一:日本軍部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軍事力量,過低的估計了中國軍隊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戰略上強調“速戰速決”。 企圖集中兵力在最短時間內打敗中國軍隊,逼使中國政府屈服。七七事變前,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在其主持的大連侵華會議上,狂妄地叫囂:三個月之內就可解決中國。因此,日本政府在短短十多個月內,集中了二十八個師團的兵力,同時在華北和華東展開進攻,然后南下華中,企圖一舉打垮中國軍隊的主力,消除中國軍隊的抵抗,達到侵占中國的目的。
材料二:戰爭的勝負不僅是軍事力量的較量,也是經濟力量的較量。日本當時是一個工業發達的軍事帝國主義國家,因此在軍事裝備和軍事訓練上都占據優勢,而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大國,軍事裝備和訓練、編制都過于落后,無法適應陸海空聯合做戰之需要。……盡管戰初期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但以血肉之軀與有時裝備的軍隊相戰,在這種抗戰時難以持久的。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正面戰場的認識。
3、日軍侵華的表現主要有哪些?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勢力否認南京大屠殺問題?
4、日寇投降的消息傳到重慶的時候,上清寺、牛角沱等處迅速響起了清脆的鞭炮聲,人們紛紛自發走上街頭,鞭炮聲、歡呼聲與狂熱的掌聲響徹了山城。“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正是廣大陪都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心聲與寫照。陪都人民紛紛以各種方式慶祝抗戰勝利,除了各大餐館隆重創制并推出了“轟炸東京”這一道既有抗戰意義又激勵人心的名菜之外,重慶的一家報刊還刊登了一副字謎“抗戰勝利——打我國古代一人名”來增添喜慶。有人猜蘇武,有人猜屈原,還有人猜毛遂、蔣干等,答案究竟是什么?說明你的理由。
5、結合近代歷史,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知識檢測:
1、xx年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a.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b.以史為鑒,科學發展
c.抨擊右翼勢力,反對篡改歷史 d.牢記血淚苦,勿忘民族恨
2、抗戰時期,八路軍領導下的地方抗日武裝,有根據地的縣大隊、區小隊、村民兵小組等。這些“土八路”的出現是毛澤東關于什么思想的實踐體現?
a.根據地建設思想 b.土地革命政策 c.人民戰爭思想 d.統一戰線主張
3、1942年春,羅斯福總統說“假如沒有中國,……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敗俄國。”在這段話中羅斯福
a.提示澳洲、印度、俄國將面臨日本更大規模的侵略
b.肯定了中國戰場對抗擊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c.試圖說服政府盡快對日宣戰
d.對中國抗戰作出的重大犧牲表示同情
4、讀右邊的漫畫,請判斷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①該漫畫與“盧溝橋事變”有關 ②導致該事件出現的背景是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③該漫畫表明作者已經預見到日本帝國主義必將自取滅亡 ④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敵、奮勇抗戰的堅強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