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
生:(與教師共同回憶)
師:1895年5月,日軍在中國臺灣基隆附近登陸,進攻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巡撫唐景崧率領大小官員逃回大陸,致使臺北不戰而陷。造成臺中、臺南形勢危機。國難當頭中國臺灣義士徐驤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打投影)
“朝廷無力以衛吾臺,能衛吾臺者,吾民耳?眾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隨吾臺俱盡,吾頭與吾臺俱碎,安知終不可以有為耶?”
生:(看投影資料)
師:丘逢甲與徐驤一道召募鄉丁組成抗日義軍,并與劉永福的黑旗軍聯合起來,共同對日作戰。(引導學生結合《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形勢圖》及教材小字,歸納出臺中發生的幾次重要戰斗)
生:(閱讀并作答)
師:從臺北到臺南日軍處處受到中國臺灣人民的猛烈反擊,在短短五個月時間里,進行大小戰斗百余次,打死打傷日軍3萬多人。中國臺灣保衛戰有什么重大意義呢?
生:(閱讀教材并作答)
6.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
師:一場在所難免的戰爭結束了,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內政局和遠東局勢產生了那些重大影響了?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歸納)宣告洋務運動徹底失敗;引起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引起中國各階級的強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眾抗擊入侵;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列強在遠東爭奪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