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太平天國運動》教學設計
[課型、教學方法]
新授課
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導入:教師提問: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導入: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深受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社會矛盾激化。農民階級不堪忍受,終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播放電視連續劇《天平天國》主題歌,調動學生情緒。
教師: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反侵略、反封建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今天我們就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具體情況。
講授新課:
一、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板書)
1、原因(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回答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
學生:鴉片戰爭巨額的軍費和賠款,全部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銳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教師:外國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中國社會矛盾的激化,廣大農民被迫走上反抗斗爭的道路,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教師分析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國的主要矛頭:反封建。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引申出太平天國反侵略性質。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是長期以來不斷激化的階級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總爆發。因此,我們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響”。
2、醞釀
(1)洪秀全創拜上帝教──思想發動(板書)
(投影:洪秀全塑像)
教師: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幾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屢試不第后,受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的影響,于1843年創立了拜上帝教。為了宣傳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寫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文章。
①思想來源: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板書)②著作:《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原道救世歌》
③教義:a.“皇上帝”唯一真神論
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c.打倒“閻羅妖”
(投影:教材第45頁[學思之窗]節選材料)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這材料思考,這反映了洪秀全怎樣的思想?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很顯然,這則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中國農民千百年來所要求的擺脫封建壓迫、封建剝削的強烈愿望,號召人們為實現平等自由而斗爭。
教師比較拜上帝教與基督教思想的不同,指出洪秀全對基督教進行了改造和利用,以適應農民戰爭需要,主張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說法,認為地上也有天國。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內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理論基礎,對廣大勞動人民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從而分析其反封建性。教師進一步指出拜上帝教起了動員廣大群眾加入反清行列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科學的理論。
(2)太平天國領導核心的形成──組織準備(板書)
教師: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學馮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幾人,在洪秀全從事宗教理論研究宣傳的同時,馮云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傳播拜上帝教,發展焦土,開展反封建斗爭,勢力發展到周圍數百里。馮云山經過艱苦的努力,在紫荊山等地區發展了萬余會眾,并逐漸形成了以洪秀全為首的有楊秀清、馮云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組成的領導核心。他們決心借助“上帝”的權威,推翻清朝的統治,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了解一下太平天國前期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