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太平天國運動》教學設計
(投影:《北伐、東征和西征簡表》,教師要求學生完成)
措施 目的 時間 將領 意義
北伐
西征
東征
教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除了在軍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動外,在運動的前期和后期還分別頒布了指導性的文件《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
二、《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板書)
教師: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個重要的文件。這就是《天朝田畝制度》。
(投影:《天朝田畝制度》書影)
(1)《天朝田畝制度》──建國綱領(板書)
教師:《天朝田畝制度》從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但實際上它不僅涉及土地問題,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司法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因為以土地問題為核心,所以稱為《天朝田畝制度》。《天朝田畝制度》既以土地問題為核心,那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的。
(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這是太平天國處理土地問題的原則,也就是天下的土地歸天下的人耕種。這里,有關”天下田”當時的占有形式是誰的?
學生思考并試圖做答。
教師:(啟發)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說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階級的,而現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階級的土地拿來收歸公有,分給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數人口的農民來耕種。這就意味著要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擺脫封建剝削,獲得土地是千百年來廣大農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國歷史上,農民在歷次斗爭中也都提出過類似要求,如“均貧富”、“均田免糧”等。但像《天朝田畝制度》這樣,把農民的斗爭目標提出的如此明確,這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它把農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這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這是分配土地的一個原則;還有一個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無處不均勻”。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
(投影:“凡男婦每一人自十六歲以上受田,……,則十五歲以下減其半……。”)
從這段資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標準呢?
學生思考并進行討論。
教師:從這段資料中不難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據人口,不論男女,以戶為單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據年齡,凡十六歲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歲以下就減半。太平天國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還平均分配產品。(投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農民每年收獲所得,除生活必須外,其余一律上交國庫。如有婚喪等事,則由國庫發給一定數量的錢幣和實物。通過這些詳盡而細致的規定,太平天國是想使每一個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財產,建立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投影: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這是太平天國設計的理想藍圖,這一美好社會能否實現呢?請同學們從《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則和方法入手,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思考這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