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歷史:4.6《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教案(舊人教版高三)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突厥汗國的建立和分裂;東突厥和西突厥與唐的關系;回紇汗國的建立及其與唐的關系;黑水靺鞨、粟末靺鞨與唐的關系;南詔的崛起及與唐的關系;吐蕃的統一及與唐的關系。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隋唐時期邊疆各族發展較快的原因有哪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分析唐與突厥、回紇、靺鞨、南詔、吐蕃的關系,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頡利可汗、骨力裴羅、大祚榮、松贊干布、尺帶珠丹等少數民族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突厥、回紇、靺鞨、南詔、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對祖國邊疆的開發、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過杰出的貢獻。
2.唐朝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族人民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民族之間的戰爭是民族關系的支流,相互間的友好關系是主流。
3.唐朝疆域遼闊。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所管轄的地區和瀚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
教學要點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汗國的建立
2.突厥的經濟生活
3.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
4.唐朝對東西突厥地區的管轄
二、從回紇到回鶻
1.骨力裴羅統一回紇及接受唐朝“懷仁可汗”封號
2.回紇與唐朝的親密關系及經濟文化交流
3.回鶻汗國的瓦解及民族西遷
三、靺鞨和渤海國
1.靺鞨族的生活
2.唐朝對東北地區的管轄
3.渤海國與唐朝的經濟交流
四、南詔的崛起
1.唐朝支持南詔統一六詔
2.南詔社會經濟的發展
五、吐蕃的統一和唐蕃關系
1.吐蕃的統一
2.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3.唐蕃戰爭與長慶會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唐與回紇和吐蕃的關系,以及唐對西北、東北地區的管轄。
教學難點:評價唐朝民族關系
課時和教具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特點是:漢族的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邊疆各民族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和進步,漢族與各民族的統一是在各自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很大發展、相互間更加緊密結合上的統一。唐朝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突厥的崛起和衰落”一目,
1.突厥汗國的建立。732年建立的《闕特勤碑》中,突厥可汗自稱“九姓回紇者,吾之同族也”,突厥與回紇同源,屬于鐵勒的一支。突厥最初活動的地區在準噶爾盆地之北,約在今葉尼塞河上游,后逐漸向東遷徙。6世紀中期建立起以漠北為中心的突厥汗國,阿史那土門自立為伊利可汗。木桿可汗在位時(553~572),轄境“東自遼海(今遼河上游瀕海一帶)以西,西至西海(今中亞里海)萬里,南自大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可汗牙帳設在于都斤山(今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突厥汗國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國家,它制定了官制、兵制和刑法。
2.突厥的經濟生活。教材概述了三個方面:第一,突厥經濟生活的支柱產業是畜牧業。舉凡衣、食、住、行,生活所需,無不取給于此,其中以羊、馬為主。祭祀鬼神、婚喪慶吊、往來酬答,均以羊、馬作為犧牲和禮品。588年,突厥部落首領一次貢馬達萬匹,羊2萬只,駝、牛各500頭。可見其畜牧業的發達。第二,手工業是突厥經濟生活的重要部門。5世紀中葉,冶鐵業已形成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并較為發展。《周書•突厥傳》記載的兵器有弓矢、鳴鏑(響箭)、甲(長矛)、刀劍及“金鏃箭”“金狼頭”等。課文小字部分介紹了前蘇聯考古學家從突厥墓葬中發掘的大量文物,說明突厥鍛冶技術已達到相當水平。第三,6世紀,突厥與中原有了貿易往來。588年,都藍可汗遣使隋朝,請求在雙方邊境設置關市,進行貿易,隋文帝下詔準許。唐初,突厥與唐朝雖屢有戰爭,但彼此間的互市并沒有斷絕。與突厥互市,內地得到牛馬,促進了中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727年,唐玄宗曾開發西受降城與突厥互市。突厥以大批的牲畜交換唐朝的大宗布帛、絹繒等,馬的輸入,對中原地區馬種的改良和養馬技術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突厥還與中亞地區進行商品交換,他們將中原的絲、帛運往中亞,從中獲利,把所產的鐵售給羅馬,成為溝通中原和中亞貿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