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3.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581年,突厥佗缽可汗死,汗室內訌,形成沙缽略、阿波、達頭等可汗并立局面。582年,沙缽略率諸路可汗兵馬進攻隋朝。583年隋出兵反擊,沙缽略敗走。達頭、阿波等聯合進攻沙缽略,形成獨立的西突厥,突厥由此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西突厥在阿爾泰山以西,東突厥控制著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
4.唐朝對東西突厥地區的管轄。這是本節重點之一,教師應著重講清以下兩個問題:①唐太宗大敗東突厥,建都督府。東突厥在隋末唐初勢力很大,擁兵百余萬。頡利可汗不斷向南進擾,劫掠財物、人口。唐初有人向高祖李淵建議放棄長安,遷都山南以避突厥。李世民反對,力主積極防御并進行反擊的準備。629年,唐朝政權穩定,關中豐收,而東突厥內部頡利與突利二可汗之間矛盾重重,又遇連年雪災,牲畜凍死,人民忍饑挨餓。唐朝反攻東突厥的政治條件已經具備,唐太宗命李靖率軍十余萬,分六路進攻東突厥。第二年,頡利遁走,遣使佯言請和。李靖乘勝追擊,生擒頡利可汗,俘眾十余萬,東突厥滅亡。唐太宗采納溫彥博的建議,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在東起幽州(治所在今北京),西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一帶,設置了四個都督府,安置十多萬內附突厥人。又在原先頡利可汗所統轄的地區置定襄、云中兩個都督府,仍以突厥貴族為都督、將軍,管理當地的突厥部落。其余約萬家入居長安,其首領皆拜將軍、中郎將,其中五品以上的高官達百余人。對頡利可汗,也歸還其家屬,賜以良田美宅,授予右衛大將軍職銜。講到此處,教師可引一條資料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即李淵在唐太宗宴請大臣的宴席上說過“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反映了什么情況?學生回答后,教師可歸納指出: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既解除了唐朝北方的邊患,也有利于突厥的發展。這在北方各民族中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他們紛紛入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李淵在宮廷宴席上看到頡利可汗即興起舞,南越首領馮智戴詠詩,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它反映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所開創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和睦景象。②唐在西突厥故地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西突厥射匱可汗繼位,他廣開疆土,東起金山,西至西海,玉門關以西的一些地方政權都服屬于他。618年,射匱死后,其弟繼位稱統葉護可汗。他把汗庭遷到石國(在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授西域各國以頡利發的稱號,向各國征稅。阿史那賀魯可汗時,亦屢次進擾西域各國。西突厥由于稱霸西域,奴役當地各少數民族,影響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而且威脅著唐朝。為了維護對西域的管轄,保護中西商路,唐朝與西突厥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第一步先取西域天山南路諸國——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削弱西突厥在西域的勢力。第二步,657年唐高宗派蘇定方滅西突厥。唐太宗為了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早在640年攻破高昌后,在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7xx年,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屬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唐朝恢復在西域的統治,對于鞏固西部邊防,維護國家統一,發展商業和交通以及對西域社會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