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四、“靺鞨和渤海國”一目,教材敘述了以下三個問題:
1.靺鞨族的生活。靺鞨是我國東北的一個古老民族。先秦時稱“肅慎”,世居白山黑水之間,以漁獵為業;東漢魏晉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鞨”。主要有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和白山七大部落。唐朝初年靺鞨諸部分布在松花江以北、牡丹江流域、黑龍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地處最南的粟末部與最北的黑水部最強大。他們依山負水,掘地為穴,架木覆土,群聚而居。夏日逐水草,冬天入居穴中。大多以漁獵和放牧為生,善養豬,富者有豬數百頭。男子衣豬狗皮,婦女服布裙。靺鞨族還經營原始農業,種植粟麥等。
2.唐朝對東北地區的管轄。這是本節重點之一。①黑水都督府的設置。唐太宗時,黑水靺鞨向唐朝納貢。722年,黑水靺鞨首領倪屬利稽入朝,唐玄宗封其為勃利州刺史。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境內設置黑水軍。726年,在黑水靺鞨最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領倪屬利稽為都督。其余各部刺史隸屬都督。唐廷直接任命長史,派駐黑水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的設置,標志著黑水靺鞨地區正式納入唐朝版圖。②唐朝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粟末靺鞨靠近中原,中原發達的封建文化給粟末靺鞨以深刻影響,促進了社會發展。6xx年,粟末靺鞨首領突地稽率眾自扶余城(在今吉林四平)內附于隋。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東牟山(在今吉林敦化)和奧婁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帶建立震國,自立為國王。7xx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以其統轄的地區為忽汗州,加授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忽汗州都督府即渤海郡,是唐朝在東北地區設置的最高軍政機構之一。從此,粟末靺鞨專稱渤海。渤海正式成為唐朝版圖內的一個州。762年,唐朝詔令渤海為國,以大欽茂為王。大欽茂(738~794年在位)時期的渤海政權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建立三省六部,確定五京(上京、東京、西京、南京、中京),推行京、府、州、縣的制度。軍事上仿唐十六衛制;制定法律,設置監獄等。渤海疆域最盛時“南接新羅,以泥河(今朝鮮咸鏡南道龍興江)為界,西南與唐朝以遼河為界;東至海,西臨契丹,東北至黑水靺鞨,西北至室韋,地方五千里”,人口三百萬左右。與建國初“地方二千里,戶十余萬”相比,疆域擴大,人口增加,從而獲得“海東盛國”的贊譽。都城遷到上京龍泉府。
3.渤海國與唐朝的經濟交流。①渤海國的經濟發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渤海國在社會經濟和生活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②渤海國與唐朝的經濟交流。渤海國的交通相當發達,有朝貢道、營州道、契丹道、新羅道、日本道及黑水靺鞨道等六大水陸干線通往中原、鄰近地區及新羅、日本等國。同唐朝的互市歲歲不絕。隨著農業、手工業、漁獵業的發展,商業貿易也有所發展,但仍以物物交易為主。主要通過朝貢與賞賜的形式進行,入唐朝貢的使團有時也在民間開展一定范圍的交易。為了政治需要和擴大經濟往來,唐廷在登州設立渤海館負責接待渤海使者,辦理貿易業務。渤海輸出的主要是毛皮、人參、牛黃、白附子、麝香、馬、牛、羊,以及特產鯨鯢魚等;從唐朝輸入的主要是絲織品,也有供貴族使用的金銀器、工藝品和書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