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3
5.五讀課文,欣賞品味
本文雖記寫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卻句句寫景,字字見情,真正體現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 特點,F在我們就來品味作者寫作的精妙之處。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品味文中精美詞句的描寫。
(2)推薦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簡要分析喜歡的理由。
①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蘋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 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此五句語氣急促,并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個字與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強 調“到”、“醉”、“臥”、“起”等動作,造成一種單調、無味的效果,表現出以往的游覽大 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鳴,并照應了前文的“施施而 行,漫漫而游”。
②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點:怪、特,為后文寫西山之貌給作者帶來的精神上的共鳴作鋪墊。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平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 窮。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現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時他仿佛覺得腳 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與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作者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歸,流連忘返,更表明此刻沉醉 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歡悅。真可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會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⑤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萬物之中,與天地之氣相融,泯滅了主客之差異,在物我同一中獲得巨大的 精神愉悅。因此把西山之游視為真正的游覽。
⑥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作者將主觀感受融人景物描寫,通過恰當的比喻,映襯西山的高峻?梢娏谠獙懢爸畟魃,文筆之幽麗,用詞之精致。ww w.xkb
6.課堂小結, 強化能力
(1)學生談學習收獲!
(2)教師再小結!
讀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很容易陶醉于作者所描繪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風光之中,今天我們仿佛也和作者一起消融在萬物之中,領會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達的自己的人格與情操。作者在游覽之中得到了解脫以至醉而忘歸。我們不僅要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也要學習本文比照映襯寫景的特點。
四、布置作業
1.柳宗元的山水詩文都流露出借游解憂的情緒,試找出有關詩文并加以體會!
2.背誦全文。
附:譯文
我自從為罪人,居住這個州,長久地恐懼?臻e時,就漫步而行,任意而游,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幽遠的泉水和怪異的山石,沒有(因為)遠而不到的。到就分開草而坐,傾盡酒壺(喝酒)而醉。醉了就進而互相枕著躺下,躺下就進入夢鄉。心思所到之處,夢境也有同樣的旨趣。睡醒就起來,起來就回去。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形態奇異的,都歸我所有了,可卻未嘗知西山的奇怪特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化寺西亭,望西山,才指點驚異它(的奇怪特別)。于是讓手下的人過湘江,沿著染溪(走),砍伐雜樹,焚燒野草,上到山頂才停止。抓扶而攀登,蹲坐而玩樂,那么凡是幾個州的山川,都在坐席之下了。那高低的形勢,幽深凹陷,像蟻堆蟻穴,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疊到一起,沒有什么可以逃出視野的。青山縈回,白云繚繞,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樣。然后才知道這山的獨立出眾,不和小土丘為伍。悠悠然與天地之氣一道,而不知它的邊際,洋洋啊與造物者相處,而不知它的盡頭。持杯滿飲,頹然欲醉,不知太陽落山了。蒼茫暮色,從遠而近,到看不見什么還不想回來。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與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然后知我從前沒開始游,游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