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3
悠邈(miǎo) 崎嶇(qí qū) 三匝(zā) 蕞(zuì)爾
鎩(shā)羽而歸 謫(zhé)居 欷歔(xī xū) 方興未艾(ài)
桑梓(zǐ) 屹(yì)立 搭訕(shàn) 褪(tuì)色
發軔(rèn) 濠(háo)水 翰苑(yuàn) 締(dì)造
翹(qiáo)首 殺戮(lù) 諦(dì)聽
2.解釋下列詞語
侘傺:失意的樣子。
鎩羽而歸:指失敗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來。
田塍:田埂。
蕞爾:形容小(多指地區)。
寄人籬下:比喻依靠別人過活。
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
良辰美景:美好的時光,美好的景致。
忐忑:心神不定。
含辛茹苦:經受艱辛苦難。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翹首:抬起頭來望。
發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
十二 前方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攝影散文這種新興傳媒手段
2、 體會聯想在這篇文章中的具體運用
3、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彈琵琶
能力目標:
加強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
德育目標:
了解和探索人類“精神家園”的內涵
二、教學重點
1、 掌握基礎字詞句
2、 理解本文立意上的“反彈琵琶”
3、 理解人類“精神家園”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1、 自主學習,反復閱讀,注意對話欄里的對話,增進交流
2、 品讀,體會文中的言外之意
3、 點撥,教師提出思考題,課堂上和學生一同思考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海淀區學院路一家臨街書店,將一紙粗筆濃墨寫就的“告示”貼于門板上,“告示”上的五個大字似要向凜凜寒冬里的人們傳達一種江南的暖意:《草房子》到了。同學們,你們知道《草房子》的作者是誰嗎?
二、簡介作者
曹文軒,生于1954年,江蘇鹽城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改寫出版的歷史,他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具有“高品位、高效益”的雙高境界。他在中國臺灣出版的書累計已達15本,他的創作已成為中國臺灣許多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學術論文題目。《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被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30余種。日本先后推出了《草房子》的日文版和電影,繼XX年〈〈紅瓦〉〉入選韓國〈〈中央日報〉〉網站“十本好書”之后,〈〈紅瓦〉〉的第九章又被韓國“語文教師協會”編入“全國高中通用教材”。曹文軒反對文學過多的貼近生活,力圖表現生活純凈的美。他創作的傾向就是對人類精神家園的構建。那么,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對人類精神家園的探詢呢?
三、關于攝影散文:
“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作品和文字構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表達的手段也在發展變化。過去,傳媒是非常單調的。現在,人們把各種傳媒手段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綜合的表達手段和表達樣式。攝影散文也是其中一種。這種新的文體兼備了兩種表達手段的審美特點,即攝影的視覺性對瞬間畫面逼真的再現能力和散文體運用語言來表達對象時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象的限制,展開聯想。所以,成功的攝影散文不應該被攝影作品所束縛,不應該成為呆板的毫無生氣的文字解說,而應該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和生發,這樣才能使兩者互相影響、互相補充,成為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曹文軒先生在觀賞了一組以“遠行”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而寫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