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的失敗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西山會議派;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四一二政變;李大釗殉難;七一五政變;大革命失幾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2.能力方面:通過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討論、總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蔣介石、汪精衛對革命的背叛,讓學生認清他們反動的階級立場。他們代表中國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所以他們必然背叛孫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必然要與共產黨分道揚鑣。認識到由于革命的陣營內部潛伏著這樣的敵人,合作的破壞裂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2)通過李大釗等革命先烈為理想和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情感的體會,使學生感受情操與人格的魅力。
(3)通過大革命的失敗,以及在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當中,共產黨人不畏強敵,迎著屠刀繼續革命,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歷史再現,使學生認識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感受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奮斗精神。
4.學法指導方面:
(1)指導學生結合課文閱讀史料,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史料分析歷史問題。
(2)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分析方法。在大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中認清誰是革命的敵人;在主觀原因中認識共產黨自身的不足。從經驗和教訓中進一步認清革命發展的道路,從而使學生學會歷史的思維。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四一二政變是本課重點。政變表明,蔣介石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工具,成為國民革命公開的敵人。由于蔣介石集團的背叛,革命統一戰線發生重大變化,國民大革命走向失敗。
(2)七一五政變是本課的重點。政變表明,汪精衛完全拋棄了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公開反共,成為中心人物。此時的國民黨已由各革命階級的聯盟變為代表買辦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利益的反動政黨了。表明國共合作完全破裂,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
2.難點分析:
(1)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及經驗教訓是本課的難點。首先要充分肯定國民大革命的歷史功績,突出其反帝反封建的進步作用。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大革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共產黨繼續革命的基礎和新起點。對失敗的原因分析和經驗教訓的總結要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點武裝學生。
(2)本課涉及到的幾種關系的變化也是難點。例如國民黨性質的變化、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中外各種反動勢力與蔣、汪關系的變化等,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準確掌握。
課堂教學設計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大革命的發展,了解了大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戰爭的勝利,以及工農革命運動高漲的大好形勢。大革命的發展使北洋軍閥的統治陷于崩潰。同學們,在此我們假設一種情景,如果北洋軍閥的統治被推翻了,該由哪一派政治力量或者由什么人來掌握中國的政權呢?怎樣才能實現掌權的目的呢?
生:(議論,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高潮之后革命的繼續發展。(板書 第四節 大革命的失敗)
一、帝國主義的干涉
師:大革命的發展使帝國主義看到北洋軍閥的統治已無可救藥,于是按照帝國主義一貫的對華政策,他們一方面積極干涉中國革命,制造了南京慘案等等,企圖破壞中國革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在積極物色新的代理人,誰最合適?(學生回答)當然是蔣介石。蔣介石與帝國主義的勾結,我們后面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