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設計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是否被社會認可)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應該持否定態度)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應該提倡)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完成表格;
消費心理的表現 特 點 評 價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仿效性
重復性
盲目性
有利有弊:健康合理的從眾心理可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反之,則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的生活
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標新立異
有利: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
有弊:代價大,社會不認可
態度:過分標新立異,不提倡
攀比心理引發的費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不實用,對個人生活不利
態度:不健康的心理,不提倡
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符合實際
講究實惠 有利:理智的消費,對個人生活和社會有利 態度:值得提倡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參考哪些要素,從而在消費過程中自覺踐行正確消費意識。
問題過渡: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呢?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有何具體要求呢?
2、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原則: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
①什么是適度消費?
②你認為:“小年輕”的消費“適度”嗎?是否我們都不要喝“xo”,全喝“二鍋頭”,才叫適度消費?(課件展示漫畫)
③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嗎?如何看待“負翁”?
教師歸納總結:(略)特別說明:量入為出的“入”指的是過去、現在、將來的收入。適度消費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消費。所以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過高地估計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還不起貸則是不適度的消費。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內容,學生討論與教師講解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理解,并賤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原則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課件展示相關漫畫)
①你喜歡追星嗎?購物時非名牌不買嗎?
②你有過憑一時沖動而購物的行為嗎?
③在你的消費結構中,物質消費占多少?精神消費占多少?是否患“小兒麻痹癥”?
教師小結說明:(詳細理論略)
首先,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
其次,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
最后,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自己的事例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用啟發式教學法,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自身消費行為,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原則
課件展示相關圖畫。思考:為什么要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實現可持續性消費?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得出(綠色消費5r原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原則教師引出問題:議一議:你怎樣看待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打包這一現象?勤儉節約的作風是不是過時了?并引用總理的乘除觀:任何一個小數乘以十三億就是一個大數;任何一個大數除以十三億就是一個小數。
課件展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并從歷史、國情、個人成長等角度分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