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教學設計
(2)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歷史上英國和葡萄牙都生產毛呢和葡萄酒。生產一定數量毛呢,英國需要90人一年的勞動,葡萄牙則需要100人一年的勞動;而如果要配制一定數量的葡萄酒,英國需要120人勞動一年,葡萄牙則只需要80人勞動一年。因此,英國從葡萄牙輸入葡萄酒而輸出毛呢。葡萄牙則剛好相反,向英國輸出葡萄酒以交換毛呢。就這樣,這一交換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通過這種形式,雙方都節約了社會勞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3)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見科技之重要。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如美國、日本都得意于科技。日本在80年代初就改“貿易立國”為“科技立國”,面對知識經濟浪潮,日本政府進而又提出了“科技創新立國”的口號。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通過對外貿易,引進先進技術是我們趕超發達國家、增強實力的重要途徑。即使我們加入到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也不能停止。因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一切科學技術領域都居于領導地位,各個國家,都有必要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以利于較快地提高本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推動本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此外,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的當今世界,對現代科學技術關門研究是十分不經濟的,肯定要落后的。
(4)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25頁《萊茵河畔海爾潮》。“海爾”是由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稱雄國內外市場的企業集團。德國利勃海爾公司是中國海爾的老師。“海爾”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使得自身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壓力面前他們勇于創新敢于探索。終于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就連德國利渤海爾人也都不無敬佩地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培養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海爾”的成功正說明了,咱們國家打開國門,“海爾”人明白必須參與國際競爭才有出路。(這里給學生觀看電影《首席執行官》講述海爾人自己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講的主要內容,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我們必須發展多種形式的對外貿易,擴大對外開放。
【教學小結】
學生通過自己搜集資料來講述和展示對外貿易的方式,有利于他們培養搜集資料以及演講能力,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通過真實形象的故事和影視資料可以充分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當然在以后的教學中也希望能更多的運用學生參與的形式,并增加更多的貼近學生的材料,進一步充實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