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導學案
(2)消費者必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應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消費,并且應該有一定的剩余,以備不測之需。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輕精神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種精神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弘揚的,特別是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更應戒奢以儉。探究2:(1)將吃不了的飯菜“打包”帶回家,有利于避免浪費,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 (2)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獲取新的成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要戒奢從儉。實踐證明,艱苦奮斗于國于民都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3)因此,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仍需要發揚光大。認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已經過時的觀點是錯誤的。探究3:有人認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就是限制消費。請談談你的看法。探究3:(1)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提倡的一種美德,一種精神,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方式,也不是要限制人們的消費。節儉作為一種消費觀念,是正確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每個人不管處于何種消費層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丟掉這種精神。(2)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節儉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不論在什么條件下,這種消費觀念都不能丟,崇尚節儉與適度消費是相適應的。(3)適度消費反對超前消費而不抑制消費。如果人為地去抑制消費,消費滯后于經濟發展和家庭收入水平,也不屬于適度消費;而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并不是限制消費。因此,不能把節儉理解為限制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與提倡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是完全一致的。課堂訓練:1—5:bbabd6.(1)大力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克服錯誤的消費心理,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堅持適度消費;堅持理性消費,做到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相協調;堅持保護環境,綠色消費,保持人與環境的和諧;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2)本題為開放型題目,學生可以從家庭收入、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消費原則、反對盲目攀比和鋪張浪費、克服錯誤的消費心理等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課后拓展學案】1—5:aabac 6—10:dabca11、(1)①甲同學的觀點屬于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該種消費行為與眾不同,可以更充分地展示個性,張揚自我,同時還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發展,使新產品層出不窮。符合青年人的追求個性、追求多元化的特點。(2分)②乙同學的觀點屬于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該種消費觀念帶有“夸耀性”心理,有時購買不是為了實用,而是向別人看齊。此種消費心理不健康,不應提倡。(2分)③丙同學的觀點屬于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這種消費觀念是比較成熟和理性的,消費者選購商品時考慮的因素相當多,實用性、價格、功能、售后服務等。希望自己消費后能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