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意味 教學設計
創作表現階段:引導開發創造思維。培養鍛煉學生正確的創作思路和制作方法。用多種藝術形式語言進行嘗試創作,激發創造欲望。鍛煉探索欲及動手能力,滿足其身心需求。同時語言陳述能力也得以鍛煉提高。
3.為什么中國歷代文人將梅花等花草樹木選作繪畫題材,并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這類繪畫題材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反思評價:感受升華、形成觀點。)
4.課堂總結
通過以上學習,領略感受了“梅、蘭、菊、竹”中國畫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我們更好的理解和表現這類題材樹立了方向。結合今天所學知識,將體會整理為短文,以鞏固收獲。(學生傾聽,思考記錄。)
教學后記:
本節課教學效果好,首先,欣賞作品時,運用音樂、文學與繪畫等各學科知識的整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感知與體驗的目的。
其次,通過對“四君子”作品的分析對比,加之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即興創作體驗等環節,循序漸進的理解掌握了相應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了“四君子”除了表現形式的不同,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是所蘊涵的象征意義及文化寓意。總之,緊湊合理的內容安排,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愉悅,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