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多媒體作品合成;
當最后同學將自己本學期所學過的flash知識通過百寶箱的形式匯總起來的時候,任務完成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在整個flash學習的所有的知識的一個總結與梳理。
2、教學方式的設計
不同于算法這類課程,像flash這種功能強大軟件的教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多,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操作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是在第一節課中,學生第一次接觸,你就不應該指望學生立馬就能做出怎樣一個完美的作品,那就像沒有堅實地基的華麗高樓,里面是空虛的。
我一直認為一個合理的教學設計應該具備一個整體的連貫性,具有邏輯上的合理聯系,每一個新知識的落實和拓展都是建立在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之下的。我們針對的學生也是一個個參差不齊的個體,我們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然后才能此基礎上進行任務層次的劃分。
所以在本節課中知識點的落實,我采用了啟發式的教學,從最初的情境引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新問題->再解決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問答、試驗中逐步將本節課的知識點貫穿其中,使得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不是一個個的孤島,而是一個連貫的整體。然后才是在已經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提高和擴展,因此小組合作則更適用于下面的第二、第三課時。
3、教學輔助平臺的選擇
同一個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認知,接受的程度、接受的速度也有巨大的差異,教師預設的教學中各個環節的任務如何才能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更多的教師只是通過經驗來判斷:“老師給大家5分鐘完成這個任務”,“時間到了,請同學們……..”。另外在學生日常學習中的作品處理上,更是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賽前的學生信息了解和采集上就發現了他們學生作品收集方式就是通過極域等機房教學軟件收集的,學生的作品管理上比較混亂,這樣的問題其實在很多學校中也同樣存在。
信息技術的教學離不開計算機,教學方式的特殊性,使得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技術手段去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教學輔助平臺的使用,也許會有人花費很多時間去為特定的某一節課精心準備課件、網站等。那么這樣的課件和輔助平臺對所有的教學能有幫助嗎?大家更希望能看到的應該是自己能學到并用的上的。
我從xx年底開始嘗試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的開發,并在兩年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能在備課、教學、測驗、復習回顧中很好的貫穿于整個學習生活。我希望能借此機會將這個平臺展示給大家、推薦給大家,我也希望能收獲更多的建議,并繼續完善。
(免費共享地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調查
通過教學輔助平臺的調查系統,收集學生對完整多媒體作品的理解。
通過學生自己學過的最簡單的作品的兩個范例的對比和思考,對完整的多媒體作品有一定的理解。
引入
調查分析
教師活動:能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完成這樣的作品?
分析學生的調查結果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概念,一個完整的多媒體作品需要:
1、有完整的結構
2、有交互功能
場景的引入和鞏固
場景的引入
教師活動:剖析范例作品,引出場景
學生活動:通過師生問答熟悉場景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