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現象 (滬教)
除溶質的質量分數以外,還有許多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在使用兩種液體配制溶液時,可以粗略的用體積分數來表示:
例:用70體積的酒精和30體積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體積約為100毫升(實際略小)該溶液中酒清的體積分數約為70%。
第三節 物質的溶解性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什么叫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
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及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關系。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1. 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質量分數是多大?
2. 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3.工業制氯氣通常采用電解食鹽水的方法,我們知道,越濃的食鹽水中氯化鈉越多,得到的氯氣越多,為什么工業上只用26%的食鹽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鹽水來電解呢?
交流討論:氯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在水中是否都容易溶解呢?
聯想與啟示:p166
小結:一、溶解性
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稱為溶解性。
活動探究:p166實驗1
填表:在室溫條件下:
溶質 溶劑 溶解性
食鹽 水 好
蔗糖 水 好
熟石灰 水 差
結論: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與溶質的種類(或性質)]有關
活動探究:p167實驗2
填表:在室溫條件下
溶質 溶劑 溶解性
食用油 水 差
食用油 汽油 好
結論: (2)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與溶劑的種類(或性質)]有關
活動探究:p167實驗3
填表:
溶質 溶劑 溶解性
室溫 硝酸鉀 水 好
加熱 硝酸鉀 水 更好
結論:(3)同一種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與溫度有關。
交流討論:p167 閱讀:p167
過渡:上述實驗3中在室溫下將3g硝酸鉀加到5ml水中,硝酸鉀沒有全部溶解,說明了什么呢?(不能無限制的溶解,也就是不能無限制地提高溶液的濃度)那么,你能否解決上課前提出的問題:電解食鹽水制氯氣時,為什么不用50%的食鹽水呢?
交流討論:那么,除了用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鉀溶解以外,你還有什么方法呢?
活動探究:p167
小結:①大多數固體,在一定量的溶劑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多。
②大多數固體,在一定溫度下,隨著溶劑的量增多,溶解量增多。
③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大多數物質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展示:觀察一瓶底部仍有少量白色硝酸鉀固體的溶液。
小結:二、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提問:那么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前是否可以轉化呢?
舉例:以上述實驗為例。
小結: ① 加水 ② 加熱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①蒸發 ② 降溫 ③ 加溶質
一、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1. 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2.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
3. 同一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與溫度有關
二、物質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常用溶解度來衡量
溶解度 = ×100克
但在解題過程中還是讓學生套公式進行計算。由于初中教材對溶解度計算的要求比較簡單,只要求涉及單一的溶劑量改變或溫度改變的情況下溶解度的計算,其它較復雜的情況則不要求,因此,書上的習題學生根據公式表面上也會計算,但這種方法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死套公式,沒有真正理解到計算公式的原理、實質,更談不上能力、發散思維上的培養,這樣,學生到高三總復習時,遇到稍復雜的涉及到溶解度的計算時,就不知所措了。鑒于此,解度計算的教學利用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打下的基礎,采用與化學方程式計算相似的方法來教學,效果很好,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后,對溶解度計算中較復雜的習題都能解答。此法對學生發散思維、特別是遷移能力的培養很有好處,具體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