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教案)
我國的水資源
人類生存,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當人類步人現代文明的21世紀之時,人的生命之源——水,卻向人們發出了警報: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
在XX年3月21日的世界水日,聯合國列出了這樣一些數據:目前全球有11億人缺乏安全飲水,每年有500多萬人死于同水有關的疾病。預計到2025年,全球2億的人口將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的地區。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計,如果人類不改變目前的消費方式,到2025年全球將有約50億人生活在用水難以完全滿足需要的地區,其中25億人將面臨用水短缺。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和水環境狀況十分令人堪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水資源總量嚴重短缺
我國雖有水量2.8萬億立方米,但人均淡水資源量僅2300立方米,相當于世界人均的1/4,被列為世界上最貧水的13個國家之一。1998年我國人均水量為2251立方米,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量將降到1760立方米。專家預言,XX年后我國將進入嚴重缺水期,2030年我國缺水將達400億立方米至500億立方米。供水量不足,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我國部分山區、草原、濱海和海島還有6000萬人口和4500萬頭牲畜飲水十分困難。每年的農業收成和工業產值都因缺水造成重大損失。
目前,我國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嚴重缺水線,有7個省、區人均水資源量低于生存的基本線。全國600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萬立方米,年缺水量約60億立方米。全國農村有多萬人和數千萬頭牲畜吃水困難。這表明,目前的缺水現象只是水資源危機的黃色信號,更大的水危機在后頭。缺水,嚴重制約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2)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水資源絕對數量西少東多,而人均占有量東缺西豐,兩者成反向分布。
在華北大地,人們不難發現,一些水庫、河道已是水枯見底,因缺少濕度,空氣里彌漫著焦灼;在西部地區,現有的水對眾多的需求來說實為杯水車薪,許多地方已是“水貴如油”。天津市重要供水水源——潘家口水庫已接近死庫容,一些水庫、河道干枯,生活用水困難,市政府被迫對城鎮用水實行定額管理;曾有1000多眼泉水的北京,部分河道斷流,泉水基本枯竭,目前靠水庫多年的“積蓄”維持供水;因泉水豐富而有“泉城”之稱的濟南,昔日清泉噴涌的情景已不復再現,有關部門報告,由于地下水位嚴重下降,使得地下水開采難度加大,加之供應城市用水的兩座水庫容量在急劇減少,濟南市的供水已處于危機狀態。
(3)我國的水環境也在日趨惡化,導致水資源可利用率降低
行家指出,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工業生產,抑或是人們日常生活,浪費水的現象相當嚴重。目前,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僅為4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了許多,生產單位糧食用水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多。在嚴重缺水的黃河流域上游灌區,人們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培植作物,飽受黃河斷流之苦的豫、魯兩省引黃灌區也是如此。我國農業生產大多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極大的水資源浪費。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0多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多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百分之三四十,發達國家為百分之七八十。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洗手刷牙時不關水龍頭,有的用完水后不把水龍頭擰緊,有的人甚至開著水龍頭“冰鎮”瓜果,或沖洗衣物。這些“無意”的行為讓大量的水白白流逝了。全國多數城市的自來水管網存在跑、冒、滴、漏等現象,致使水的損失率達15%~20%。專家指出,若要保證新世紀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對種種浪費水的現象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