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發展,示例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貿易自由化體系逐步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運轉。它的前身是1995年以前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宗旨是削減貿易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
世貿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建立起來了。這一體制的確立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
2.區域經濟集團化
世界經濟為什么會出現區域集團化?(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出現,是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達到絕非一國所能駕馭的程度,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客觀上存在的分工,促使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相互之間建立起一種較為穩定的經濟聯系,組成區域性的經濟組織。區域經濟集團化在50年代是初創時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發展時期;80年代是較高層次時期。90年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可謂“三足鼎立”。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13一114頁的小字,回答區域經濟集團化與世界經濟多極化有何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世界經濟的多極化是區域集團化的基礎,區域經濟的集團化是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特定表現形式。
3.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的關系
請同學們討論,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指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是矛盾的統一體,在發展中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共同形成對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系的影響。從矛盾的一面看,區域經濟集團是具有排他性,雖然有利于經濟集團內的貿易自由化以及成員國經濟的加速發展,但仍帶有濃厚的集團色彩的貿易保護主義,它使統一的、聯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被人為地割裂了。因此,集團化趨勢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呈現出矛盾與沖突的一面。從相互促進的一面看,經濟集團也具有開放性,任何一個區域經濟都是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濟集團化是最終實現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世界經濟走上全球化的一個階梯,世界經濟全球化是區域集團化發展的最終結果。但在可見的一段時期內,二者將同時存在,并行發展。
二、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可持續發展
1.知識經濟的興起
冷戰結束后,經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從而加速了經濟知識化的步伐。9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不同于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經濟的新型經濟即知識經濟,開始在美國首先形成。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叫知識經濟?(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關于知識經濟,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權威性的定義。1996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了一份題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指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資源占有、配置、生產和使用(消費)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我們可簡單為之定義: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已大為降低,知識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這就是知識經濟。《泰晤士報》xx年在一篇討論新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專文中調查了14個在1999年一年內成為億萬富翁的人后發現,這些人都是依靠新觀念和對信息時代的卓越知識,以及幾臺電腦和少量資本創業的。憑借少量資本和少數員工,主要依靠新知識和新技術去創造財富的公司還在不斷增加。在發達國家的新經濟部門中,基本的經濟資源已不再僅靠資本、勞動或自然資源,而是靠知識創新。這是因為全世界急劇增加的財富使資本不再成為稀缺的資源。阿爾溫·托夫勒在他出版的新書《創造一個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斷言,在信息社會中,知識正成為所有創造財富所必需的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要素,是一切有形資源的最終替代。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它具有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的特點。知識經濟促進了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