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2
佛教主張因果報應,認為人有了欲愛,必然有思想和行動,這樣就會造成其后果業”。業既是欲愛的果,又是以后的因。于是因果相連,生死輪回不止。善業惡業將帶來不同的報應。其實,業和報應早在婆羅門教中就已存在,但佛教加以吸收后又有了新的發揮。即現實中人的種姓差別和富貴并非由梵天所造,而是由人前世的業決定的;同時行善的最高理想并不是為了轉生到高層次,而是達到不受因果報應和業力輪回支配的境界——涅獒。這樣,人人都可以因自己的善業而得到自我解脫,到達極樂世界。“宣揚因果報應,提倡禁欲修行,尋求自我解脫”。
基督教的教義。崇拜上帝、忍受苦難和相信天堂地獄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義。這些教義的宣傳使苦難中的被壓迫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基督教早期的教徒多是貧苦民眾和奴隸,他們在吸納信徒時不分階級、民族、性別,反對羅馬帝國的暴政和剝削者的為富不仁,在內部實行財產共有、共同消費、彼此平等互助的原則,因而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基督教在各地逐漸傳播開來。
3.說說:佛教為什么會成為國王維護統治的工具?
回答后明確:佛教“眾生平等”的主張順應了人們破除種姓等級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層民眾支持。同時,它要求人們放棄對現實的抗爭,禁欲修行,有利于維護國王的統治,因此得到國王的大力推崇,佛教逐漸成為國王維護統治的丁具。
4.比較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教義上有什么共同點,可看出什么?
明確:兩種宗教教義的共同點是:都主張世間只有唯一的真神,并要求對這唯一的真神虔減崇拜;都主張有天堂和地獄,對神虔減者,靈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則會墜人地獄。
從中可看出基督教對伊斯蘭教的影響。
5.思考:伊斯蘭教與阿拉伯民族的密切關系。
明確:伊斯蘭教在促進阿拉伯各部落統一的過程中曾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蘭教已滲透到阿拉伯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影響著阿拉伯民族的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政策和阿拉伯人民的社會生活,并對維系阿拉伯民族的團結和促進阿拉伯國家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總結:
1.讀導語,討論: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宗教?
回答后明確:1)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宗教是人類對社會現實認識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學的反映。2)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宗教宣揚的神靈崇拜、天堂地獄、靈魂轉世等體系化的神學理論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宗教所出現的建筑、雕刻、繪畫、音樂、文學、醫學等成果,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3)宗教是一種社會力量。這種力量既體現為精神的,也體現為物質的。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歷史上以宗教為號召進行的人民起義等都是社會力量的表現。
2.作為中學生,我們該如何對待“宗教信仰自由”?
作業:學習目標
板書:上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學習主題: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
第1課 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達•芬奇及其代表作;記住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倫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線;理解人文主義的含義、文藝復興的意義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時期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繪畫藝術的鑒賞能力。通過對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評價,提高學生用科學的觀點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