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2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使學生認識: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偉大斗爭,新航路開辟的成功,促進了各國的交流,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形勢。理解文藝復興時期文藝作品反神學、反封建的精神,從而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敢于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信念和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文藝復興的本質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二、難點:人文主義的含義,文藝復興的意義。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展示美術作品“蒙娜麗莎”,導入
一、文化巨人但丁與達•芬奇
1.讀教材,明確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
明確:1)14世紀前后意大利出現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2)歐洲封建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進行精神世界的控制。隨著新型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產生,從而掀起這場思想解放運動。
2.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人文主義的內涵
提問后明確:文藝復興是指歐洲(主要是意大利)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文化和思想發展的潮流。文藝復興興起于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的背景下,是資本主義發展要打破封建神學束縛在思想上的要求。是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教權大于王權的中世紀,反封建首先體現為反神學,反對神學世界觀是文藝復興的重要特點。
人文主義的內涵,是“以人為本,肯定人性,肯定現實生活”,以人為本,是一種把人放在首位、極力維護個人尊嚴的思想,鼓勵要以人的眼光而不是以神的眼光來看待世界;肯定人性就是反對教會主張的禁欲主義;肯定現實生活,就是鼓勵人們追求個人幸福。
3.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為什么稱但丁為“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 新 課標 第一網
明確:主要有但丁、達•芬奇等
但丁在作品中積極關心現實,他寫的是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詩中所寫的游歷三界的所見所聞,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涉及了當時佛羅倫薩以至意大利復雜的黨派斗爭,涉及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也涉及貪官污吏和新興產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壓迫等。但丁在作品中所要貫徹的主題思想相當明確: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個人和人類怎樣從迷惘和錯誤中經過苦難和考驗,到達真理和至善的境地。詩中還表現了他對現世生活的興趣。《神曲》的主要內容是以反對神學權威為核心,所以,但丁被稱為“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
4.欣賞《蒙娜麗莎》,體會作品中所蘊涵的人文色彩
回答后講解: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的人文色彩,即對人和人性的刻畫。作品的意義在于通過一個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達了人對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作品提示人性真實的一面,讓自然之美展現于觀者的眼前。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詳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5.討論:文藝復興的影響
回答后明確:1)解放了思想;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3)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條件。解放思想指文藝復興把人們從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中解放出來,開始用“我”的眼睛而不是神的眼睛看世界。孕育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文化指建立在人文主義基礎上的世俗文化,它的特征是崇尚理性、科學,鼓勵進取,追求享樂。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條件指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往往把矛頭對準宗教專制,文藝復興反對神權專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思想準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