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三、青春的知識
青春期知識,包括性知識,都是青少年不可回避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決不能讓封建、愚昧統治自己的觀念。要正確、平和、科學地看待這些知識。
由學校或教師組織一些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科普講座。或閱讀一些有關青春期知識的科普讀物,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克服一些青春期常有的焦躁、憂郁、自卑等心理現象。
由學生自主查閱搜集相關資料,用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向其他同學宣傳青春期知識。
四、歌頌青春
青春,一個多么美麗的字眼。它使我們想起火紅的朝陽、絢麗的彩虹、奔騰的黃河、浩瀚的大海。我們要用我們清脆的歌喉、奔放的激情謳歌青春;我們要用多情的詩歌、美麗的彩筆描繪青春。
十六歲,是花的季節,是詩的季節。每個同學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青春的歌頌。或用你清純略帶沙啞的歌聲、或用你絢麗的畫筆、或用你多夢的詩文,盡情抒寫你對春春的贊歌。
以上主題的活動可以分組選擇,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開展。在活動中要極力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積極參與。活動形式要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結合,注重語言實踐。
9 . 故 鄉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
2.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主題的。
3.初步掌握從動作、語言、外貌、心理和細節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探究文章主題的鑒賞方法。
4.初步學會運用 “對比”手法進行寫作。
5.理解作者對文中人物的復雜感情。
6.珍愛新生活,樹立為遠大理想而不屈努力的決心和信心;培養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良好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描寫方法。
2.“對比”手法的運用。
難點:
1.從分析人物到提煉主題的思維訓練。
2. “對比”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教法、學法說明:
為實現教學目標,在學生熟讀課文、認真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分三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第一、二課時主要完成課文內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三課時主要完成寫法分析和寫作片段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合作探究學習法,注重語言品味和情感熏陶。
教學過程:
㈠課前準備
1.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閱讀課本附錄《談談小說》(第259頁)。
3.搜集有關魯迅生平與創作的介紹。
㈡課堂教學
第一課時
導入
問題1:談談你所認識的魯迅.
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教師主要強調或補充魯迅《吶喊》的內容及創作背景。
問題2:什么是小說?閱讀小說應注意些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第一問的答案(參見課課本附錄《談談小說》)及小說的三要素。
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
列出人物表.
提示:《故鄉》中寫到了那些人物?他們的身份各是什么?互相之間有什么關系?
人物表:(按出場順序)
我(迅哥兒)
我的母親
宏兒(“我”的侄兒)
閏土(小時侯“我”家一個“忙月”的兒子,“我”的兒時好友)
楊二嫂(“我”老家的街坊鄰居)
水生(閏土的第五個孩子)
重點分析閏土
提示:閏土是這篇小說重點刻畫的人物,也是小說的主人公。我們可以通過對閏土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主題。
問題1:閏土的身份是什么?他現在的生活景況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