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二) 深入理解。1.知人論世:在理解文意和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課前通過課本注釋、報刊網絡和相關的文獻中,獲得寫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資料,了解作者寫作的情感起點,從而走進經典的世界。2.分篇探討:“預設”與“生成”結合,教師可預設一些討論題,也可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產生問題。《曹劌論戰》:預設討論題:(1)從齊魯戰爭戰前準備、指揮戰爭、戰后回答幾個內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有哪些?(2)本文中描述的兩個人物一主一輔,從他們對戰爭的認識和指揮過程的表現中說說分別是怎樣的人,作點評。(3)文章如何詳略得當地突出“論戰”這一中心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預設討論題:(1)從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說明治國應注意什么問題?(2)鄒忌諷齊王有什么高明之處,效果怎樣?(3)妻、妾、客針對鄒忌的問話,回答大致相同,但有細微的差異,你能說出這細微的差別嗎,為什么有這種差別?(4)學習本文對你有什么深刻的啟示?《孟子》二章:預設討論題:(1) 義”是一種精神,是抽象的東西,作者是怎樣來證明它的存在,并證明“舍生取義”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的?(2) 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舍生取義”這一觀點?(3)如何看待餓人“不食嗟來之食”這一做法,到底是命重要還是義重要?(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議論的觀點句,與上篇文章比較看其位置有什么不同?文章是怎樣一步步推出這一結論的。(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論述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與上篇比較有何異同?
《愚公移山》:預設討論題:(1)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標是什么?(2) 愚公移山的困難有哪些,結果怎樣?(3)比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是否相同?(4)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這個人物有什么意圖?他跳往助之說明了什么?(5)愚公與智叟在對待移山問題上觀點有何不同?你認為到底誰愚誰智?(6)結局用天神幫助愚公移走兩座大山,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為什么?(7)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
《出師表》:預設討論題:(1)本文內容豐富,諸葛亮到底要表達怎樣的寫作意圖?(2)開頭從論述國內外嚴峻的形勢入手有何用意?(3)你認為三國時期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廣開言路、賞罰公平、親賢遠佞的三項建議在當今社會有沒有價值?(4)諸葛亮在說明出師北伐這一決策時先向劉禪敘述三顧茅廬、白帝城托孤之事有何作用?(5)本表是臣子上給皇帝的奏章,可是其中卻滿是囑咐、詞意懇切,語重心長。你能揣摩出諸葛亮的內心所想嗎?(6)結合有關歷史背景和課文表達以及語言特色說說《出師表》能流傳千古的原因!睹┪轂榍镲L所破歌》:預設討論題:(1)本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是否只表達個人情感,本詩思想的偉大之處表現在哪里?(2)本詩以敘事為主來抒發感情,作者怎樣把那種濃烈的憂國憂民之情強烈的表達出來的?3.單元探究學習。探究切入點:“綜合學習與探究”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文的某一方面可以自主質疑,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給予指導。4.閱讀鑒賞:閱讀要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認識,對文章的閱讀可以從多角度體味和欣賞,如可以從主題立意的深刻性、意境的深遠性、構思結構的巧妙性、描寫人物的手法多樣和巧妙性、語言的風格獨特性等角度入手加以品味。要求讀完一篇文章后能從自己閱讀感受最深的一點談閱讀體會或寫出評論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