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4.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一課時課堂學習: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介紹孟子及其作品導入課文。聽介紹,作補充。2范讀課文。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聽讀。齊讀課文。二、自讀課文、討論探究: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學生自讀課文,布置探究任務: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各段內容,再根據各段議論內容,找出本文的中心觀點。2.分析各段采用怎樣的論證方法來闡明有關道理的并體會其作用。3.從全文看,議論的思路是怎樣的。自讀,合作探究。交流。2探討問題:1. 義”是一種精神,是抽象的東西,作者是怎樣來證明它的存在,并證明“舍生取義”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的?2. 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舍生取義”這一觀點?3. 如何看待餓人“不食嗟來之食”這一做法,到底是命重要還是義重要?思考,討論,交流。三、語文活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鼓勵學生在理清議論的思路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教師進一步作背誦指導,要求學生注意對比的內容和句式,層層推進的思路加以背誦。朗讀,梳理,背誦。2小型背誦比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習目標:1.能與《魚我所欲也》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說出本文逐層論證最后自然得出結論的論證方法。懂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2.能理解本文從列舉事實到一般道理,從客觀到主觀,從個人到治國不斷深入論證觀點寫法的作用。3.能在理解本文議論思路的基礎上背誦課文。重難點分析:1、 比較閱讀,體會說出本文逐層論證最后自然得出結論的寫法,在理解本文議論思路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是學習的重點。2.理解本文從列舉事實到一般道理,從客觀到主觀,從個人到治國不斷深入論證觀點寫法的作用是學習的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從“青蛙放于滾水中跳出而生,放于溫水中慢慢隨水加溫而死亡”的科學實驗故事導入課文。聽故事、思考。2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論述了怎樣的道理。組織小組討論。朗讀課文,加深理解。自由朗讀,劃出重要詞句,小組合作解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齊讀課文。
二、合作探討,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1. 找出本文議論的觀點句,與上篇文章比較看其位置有什么不同?
2. 探究文章是怎樣一步步推出這一結論的。
3. 在論述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與上篇比較有何異同?
尋找觀點句,與上篇比較。
閱讀,分析,比較,交流。
2
全班分組質疑
引導、解析。
a組,提出疑問;b組,回答。
三、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從學校學習、家庭建設、國家治理舉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例子。
思考,交流,口述。
2
從“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死于安樂也”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思考,交流。
3.
就孟子的兩篇課文,從閱讀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賞析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