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例1.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之”放在主謂之間,“悍吏之來吾鄉”作后面句子的主語部分)例2.甚矣,汝之不惠(“之”放在主謂之間,“汝之不惠”作“甚矣”的主語部分,是主謂倒裝)例3.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之”放在主謂之間,“太守之樂其樂”作“不知”的賓語部分)例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放在主謂之間,“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作“獨愛”的賓語)(3)調整音節助詞,不譯。特征:動(副)+之例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例2.公將鼓之例3.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例4.便扶向路,處處志之(4)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特征:賓+之+動(介)例1.孔子云:“何陋之有?”例2.牡丹之愛 菊花之愛 蓮花之愛(5)作定語后置的標志。特征:名+之+(定語)例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3.作動詞,譯成“去、到、往”。特征:之+賓(處所賓語) 之+補(副詞)例1. 吾欲之南海例2. 輟耕之壟上例3.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例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例5.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例6. 關于虛詞“以”的用法:a) 作介詞。特征:〔以+賓〕+謂 (“以”后跟賓語來修飾或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謂語) i.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ii. 太醫〔以王命〕聚之b) 作連詞。特征:動詞短語+以+動詞短語(一般表目的關系和結果關系:(1)目的關系,“以”后面的動作行為是前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成“來、用來”。(2)結果關系,“以”后面的內容是前動作行為的結果,可譯成“以至”。) i. 屬予作文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