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狀,“在山路上”限制“行”的處所,不能讀成:山/行/六七里六、留心形同于現代雙音合成詞現象的朗讀停頓。古代漢語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形同于現代的雙音節合成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不能把古代兩個單音詞讀成現代的雙音合成詞。例24.于是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風 可/以/一戰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例27.中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七、留心句首關聯詞及語氣助詞“夫、蓋、且、若夫、至若”,將其自成音節,專作停頓,以發揮統領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話題的作用。例28.夫/大國,難測也例29.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例31.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八、留心古代的“國名、年號、地名、官名、郡爵、史實”。例32.陳/康叔公/堯咨/善射(“陳”系姓氏,“堯咨”是名,“康叔公”是謚號,“公”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例33.《范/文正公/集》例34.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吳中”是地名)例3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例36.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讀時應停頓,不能誤為副詞,如作句尾語氣助詞則不作停頓。例37.余/聞之也/久(〈傷仲永〉)例38.可/計日而待也十、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一氣貫通。例39.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例40.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2.讀懂文章:(1)理解詞義:閱讀文中的句子,找出難以理解的詞,在實詞下圈點、虛詞整個加圈,學會利用注解和工具書釋意,把恰當的意義直接批注在有關的詞上面。方法:學習“綜合學習與探究”的二、三,復習注釋的解題、釋詞、注音、通句的功能,了解文言詞匯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虛詞的一般用法;同學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有關詞語的語境義;真正難理解的提出與教師合作探究加以解決;教師提供單篇加點實、虛詞的理解檢測題對學生進行檢測,了解掌握情況;整個單元理解后對特殊的實詞加以歸類整理,對常用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整理。(3課時)附:關于常見虛詞的用法規律的指導例析常用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把虛詞的用法規律特點教給學生,指導學生加以梳理和掌握。一、關于虛詞“之”的用法:1.作代詞。特征:動(介)+之(“之“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代人、代物、代事)例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之”作“止”的賓語,代“愚公”)例2.以嚙人,無御之者(“之”作“御”的賓語,代“蛇的毒性”)例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之”作“委”和“去”的賓語,代“城”)例4.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之”作“毒”的賓語,代“捕蛇的差事”)2.作助詞,分以下幾種情況:(1)作結構助詞“的”,特征:(之)+名例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例2.投諸渤海之尾(渤海的邊上)(2)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主謂短語充當句子的某一成分,不譯。特征:主+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