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設計8
在說話作文中,援引名句,以印證、補充、對照自己的本意,是為“引用”。引用是修辭的一種,它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引用時明白指出所引的文字的出處和來源,是為“明引”?山栌、仿用古詩詞或名言、警句、歌詞、流行語、歇后語等。
名句在我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中學生喜歡聽唱流行歌曲,是否注意到流行歌曲也在從名句中吸收營養呢?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做歌名,如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a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等等。瓊瑤和馮小泉等人的詞作中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來營造氛圍,表達情懷,真正高明的應數陳小奇。他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白云深處》和《巴山夜雨》),歌名便是從古人處借來,“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云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卷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白云深處》)這些優美的歌詞不都深得古典詩詞名句的三昧嗎?陳小奇借此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通俗的流行歌曲也借助古典詩詞包括其中的名句多了許多雅意。
其實,即使是嚴肅的學術報告或學術論文,也有名句的倩影,著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在北京作學術報告時,就引用了杜甫的名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表達了他樂于科學探索、不為浮名所累的科學精神。
a 巧用古詩,喚起美感的共鳴。古代詩句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語言優美,酣暢淋漓,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聯想翩翩,在文章中可算是點睛之筆。XX年鹽城市中考作文以“靠”為話題,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一個考生在《愛的港灣》一文中是這樣開篇的:
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輕舟傍水依靠,聽黃鸝鳴唱,看柳絮飛揚,儼然一幅恬淡的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商人旅客的性命,亦依托于伸入淺海的避風港。心也一樣,有了依靠,才不會空虛;有了寄托,才不會孤寂。
文章一開篇以兩段詩文的名句喚起讀者的共鳴,使人聯想人與自然、社會的依靠,自然生物與景致的依靠。作者緊扣“靠”這一主題巧用古代詩句,自然引起下文,順理成章地表達“愛的港灣”這一主題。亮點的凸現,加之全文構思精巧,閱卷老師給這篇作文打了滿分。一個學生在《長島落日》文中是這樣寫長島落日景致的:
2.落日的余暉將島上的小山、漁舍籠罩上一層橙紅色的光暈,好似一幅色彩濃郁的潑墨國畫。海面上那層淡淡的云霧也悄悄退去,隱隱約約露出一帶島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只見一輪紅日懸在云層之上,光彩四射,層層云海被染得鮮亮橙紅,閃著金光,如同一團沸騰的火焰。天盡頭,那水天交接處,海水在不安地動著,海面上霞彩流瀉,波鱗閃閃。云海旁,露出一片清冷深沉的暮色。
小作者運用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精練地突出了海島落日的景觀,以詩句展示出一幅古樸深邃的畫卷,閃爍出文化底蘊的亮點,使讀者陶醉在海島的暮色之中。一學生在《我愛你,菊花》文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