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設計8
詩是深刻的。在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情,杜甫沉郁的容顏;你能看到沙場的冷酷,怨婦的悲吟;你能看到睹月思人的游子,折柳相送的離人……山上的樹木遮天蔽日,陽光灑落的葉隙里,閃爍著的是一份份詩情。
(2)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跡早成為地底下塵封絕緣的神秘印記。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涌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3)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詩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例(1)中,考生卻妙用比喻,把詩比成高山,加以具體的描繪,如“蓊蓊郁郁的樹木”“山上的樹木遮天蔽日,陽光灑落的葉隙里,閃爍著的是一份份詩情”,這就化虛為實,給讀者以具體的畫面,生動形象。例(2)中把“古埃及的文明”比作“陽光下無言的石柱”,并用動詞“凝固”組織而成,例(3)中“嫌隙”用“燒毀”,“事業之基”用“鑄煉”,都深得化虛為實之妙。
第 計 物人異用計
(1)雨季,靜臥在清冷的寂寞里;三月,灑落著,紛紛揚揚的嘆息。
(2)理性總是瀟灑而優雅地從你身邊走過,他不像情感先撲朔地踢你一腳,然后再給一個稚氣的鬼臉。
(3)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情感是脆弱的,信任在懷疑和虛榮面前是瑟縮發抖直不起腰的……
這三例巧用擬人,把本來用在人身上的詞如“靜臥”“嘆息”“瀟灑而優雅”“踢你一腳” “稚氣的鬼臉”分別用在無生命的“雨季”“理性”等身上,令人叫絕。尤其是第(3)例,用“瑟縮發抖直不起腰的”寫信任在懷疑和虛榮面前的脆弱,多么形象。
第 計 大詞小用計
(1)誰知第二天班主任知道了,并且把我這“欺上瞞下”的“官”罵了一頓。后來有人告訴我,這個將名單遞上去的人是她。
(2)他被班主任“專政”了。
“欺上瞞下”是指欺騙上級,瞞著下級,語義較重,“專政”一詞更是用于階級斗爭場合非常嚴肅莊重的一個詞,在上述兩例中,考生把它們用于日常生活場合,收到了幽默詼諧的表達效果。
第 計 動靜化用計
(1)黎明,一縷微熹撲進窗隙。一個翻身,扯出一串鳥兒的和鳴。
(2)果不其然,那個乘務員的身影從人群中顯現出來,黑黝黝的皮膚放著光,一臉憨厚的微笑,從白白的胡子中流淌出來。
“一縷微熹”本是靜止不動的,但考生卻用“撲進窗隙”“一個翻身”來描寫,化靜為動,多么神奇,你不得不佩服考生想象能力之豐富。同樣,“一臉憨厚的微笑”用“從白白的胡子中流淌出來”這一動態來描寫,也有化平淡為神奇之效。
第 計 感官通用計
(1)是誰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我好奇地推開門,卻見一個別致的小園: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著的卻是一個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顆大大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