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文言文閱讀分析
《魚我所欲也》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東西,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東西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躲避災(zāi)難,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東西。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斥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愿意接受。
對于豐厚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那么,豐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以前,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以前,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以前,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樣做就叫做失去了本性。
重點(diǎn)字詞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在本課是感激之意。與:通“歟”,語氣詞。
4.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二)要明確
1.二者不可得兼:同時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zāi)難。3.賢者能勿喪耳:不丟掉。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甚:超過。5.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高官厚祿。
6.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7.蹴爾而與之:用腳踢。8.妻妾之奉:侍奉。
9.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棄。10.此之謂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重點(diǎn)語句翻譯
1.舍生而取義者也。譯: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2.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呼爾而與之。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譯:所認(rèn)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譯:從前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6.此之謂失其本心。譯: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譯: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
理解性默寫
1.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diǎn)相關(guān)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