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復習資料:文言文閱讀分析
理解性默寫
1.鄒忌與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
2.表現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鄒忌與徐公比美時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4.鄒忌從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鄒忌推斷出齊威王受蒙蔽的句子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6.齊威王采取的納諫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7.威王“廣開言路”后出現了“門庭若市”(成語)的局面,而“無可進者”后,會出現“門可羅雀”(成語)的場景。
閱讀理解
1.本文的標題應該如何理解?
答:這是個兼語結構。鄒忌用巧妙設喻的方式委婉勸諫齊威王,齊威王從諫如流,積極采納他的建議,實現了齊國的大治。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答: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見他有自知之明。
3.鄒忌是在什么情況下“諷”齊王的?
答: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聯想,然后圍繞這件家庭瑣事展開思考并提問。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答: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5.鄒忌是怎樣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聯系起來的?
答:鄒忌把妻、妾、客比齊王的嬪妃、群臣及其他諸侯國;把自己與徐公誰美的事比齊王治理國家之事;把自己所受的蒙蔽比齊王所受的蒙蔽。
6.鄒忌進諫時說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處?
答:齊威王是個聰明有為的君主,只要認識到自己受了蒙蔽,就會很清楚下一步該怎么辦,所以不需說多余的話。
7.請你談一談比喻說理有什么好處?
答:能用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
8.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根據是什么?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
答:根據是:勇氣。此舉說明齊威王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9.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答: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10.諷諫的結果如何?
答:齊王接受了諫言,并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11.齊威王是怎樣對待鄒忌的進諫的?
答: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采納了鄒忌的建議。
12.中國歷史上不乏忠臣進諫的故事,但他們的命運卻各不相同,請舉例說明。想想,如果想勸諫成功需要什么條件。
答:歷史上敢于直諫的賢臣和從諫如流的明君:魏征等勸諫唐太宗而有“貞觀之治”;曹劌勸諫魯莊公而大獲全勝;鄒忌勸諫齊威王而齊國大治。歷史上進諫難,納諫尤難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諫商紂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紂王剖心而死;春秋時吳國的大臣伍子胥,他勸吳王夫差殺死越王勾踐,以免后患,吳王不聽,他堅決同吳王爭論,最后被迫自殺;屈原勸諫楚懷王連齊抗秦而被放逐;蹇叔勸諫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鄭而被嘲諷羞辱。如果想要勸諫成功,不僅需要臣子以國家為己任,敢于進諫,還需要臣子善于進諫,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委婉說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從諫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