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復習資料:文言文閱讀分析
譯:公輸盤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
11.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譯:可是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來入侵了。
12.雖殺臣,不能絕也。譯: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宋國的人。
閱讀理解
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國將攻宋,墨子前往勸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勸阻楚國攻來。
第一層(第2—12段),墨子勸阻公輸盤;第二層(第13—16段),墨子勸阻了楚王;
第三層(第17—22段),墨子以實際行動勸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動。
1.楚國為什么想攻打來國?墨子前往勸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答:因為公輸盤為楚國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動反映了他堅持正義、反對侵略的戰爭思想。
2.墨子是怎樣勸說公輸盤的?
答:墨子首先巧設陷講,假意請求公輸盤幫他殺人,引出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的觀點,然后結合公輸盤的行為,雄辯地指明公輸盤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之無言以對。
3.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勸說楚王的?
答:采用了類比的方法。首先同樣巧設陷餅,引出楚王的判斷:“必為有竊疾也。”然后將楚國的國勢、行為與“有竊疾”的人進行類比,尖銳地指出楚國行為的錯誤所在,迫使楚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4.墨子為什么能夠勸說成功呢?
明確:首先運用巧妙的勸說技巧,兩次巧設陷講,使勸說對象在不自覺中聽從自己的擺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觀點。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談,引用了豐富的材料和生動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還以行動服人。針對公輸盤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部團結啊。
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極點,親戚也會背叛他;幫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重點字詞
(一) 通假字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二) 要明確
1.委而去之。委:放棄。去:離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3.多助之至: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