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政治第一單元 在社會生活中承擔責任教案
2、集中體現:
(二)要求、啟示: 3、最起碼的要求
——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4、更高的要求:
七、作業布置:(見聯系資料部分)
八、教學后記:
第2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第一框 責任對于你我他
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責任的含義、產生途徑;
分析責任的特點和要求;
(二)能力目標:
在不同的身份和時間中責任的交流和探討,認識總結責任的特點;
樹立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分析社會事物;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清自己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種社會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為,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社會成員。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責任的含義、特點;(重點)
2、認識責任的特點,這不僅是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三、教學方法:討論交流法、講授法
四、教具:(略)
五、教學過程:
引子:
要講公平講正義,就必須講責任,負責。在前言中可以先認識一下責任的重要作用。“責任是一盞航標燈,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會迷失方向;責任是一副擔子,扛起它,我們才會擁有充實而有價值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必須負責任。首先讓我們來認識責任。
(一)有承諾就有責任
1、認識責任的來源。閱讀書本材料回答書上問題。
(1)列舉生活中的承諾現象。(有學生交流)
(2)想一想承諾意味著什么?揭示有了承諾就有了責任。
(3)那么,承諾主要在什么當中產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人出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必然隨之產生一定的責任。
在這里可以列舉不同的社會關系,從這些關系中來認識不同的責任。有老師提醒,同學說出責任。
另外,就是看相關鏈接,從多方面了解責任的來源。而“相關鏈接”的內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責任的來源是多方面,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
2、什么是責任?
從上面對責任來源的分析,誘導學生分析責任的本質,從而認識責任的含義。明確,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產生于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責任不同。(了解責任的特點)
因為人們有著許多種不同的社會關系,那就有許多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著不同的責任。閱讀書本材料,分析李華在不關系中承擔的不同責任有哪些?(學生交流回答,老師點撥)通過這個分析理解引出第一個特點。“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是復雜多樣的。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也就不同。”完成p19的“填一填“